■为顺利完成任务刘世涛为餐馆当起了清洁工
■这个学生烤起了羊肉串
■挣钱真的不容易,扮玩偶的学生忙了一上午正在路边休息。
一天给你3元本金做生意,吃喝玩自行解决,你还能用来挣多少钱?
昨日,重庆云之谷艺术培训学校组织100名90后高三学生,在南岸区洋人街上演了一场“生存大挑战”———4个团队每人手上只有3元本金,要从早上8点至下午5点通过卖艺、打工等形式,看谁赚得最多。
这些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家境优越,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却在这一天为一元钱斤斤计较。
据了解,4个团队总共收入3615.9元,这一笔钱也将被全部捐助给酉阳偏远小学。
望着零散的30元,他沉默了
零花钱:4000元/月
打工所得:30元/6小时
感悟:一分钱也来之不易
刘世涛来自璧山来凤中学,即将备战播音主持专业。个子瘦高的他看上去很斯文,殊不知他却是一个花钱高手。曾经挥霍得最厉害的一次,一个月用掉工薪阶层父母4000元。
昨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一家餐馆打工。帮着老板扫地、擦桌子、卖羊肉串,烟子熏得世涛的眼睛有些睁不开,手上也沾满了油腻。世涛拿着菜单来回招揽客,口舌费尽反倒遭了不少白眼。
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忙活了6小时的世涛好不容易才拿到了30元的工资。望着零散的30元,世涛沉默了。
“父母赚钱真的不容易。”世涛不得不感叹,自己没有想象中的“值钱”。
“工作那么累才30元,4000元要做多少事,看人多少脸色,遭人多少排挤?”世涛说,以后会尽量克制自己,娱乐、穿衣一切从便宜出发,多体谅父母。
活动组织方、重庆云之谷艺术培训学校负责人郭锐:举办这场活动,不仅是为了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和团队意识,挣得人生第一桶金。还希望家境优越、用钱阔绰的学生,希望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节约用钱,体谅父母。
为“少算的”30元,她哭了
零花钱:1000元/月
打工所得:60元/3小时
感悟:要记得每一笔钱是怎么赚的
邹蒙来自大足一中,即将备战编导专业。早上9点半,邹蒙已收获100多元了。到了中午,她却为了30元哭了鼻子。
邹蒙卖的是玩具花、米奇耳朵、时尚帽子和棒棒糖,成本是用学生证佘来的。进价8元的饰品她卖15元,进价20元的帽子她卖25元。
“花女孩子喜欢,我会卖给情侣。米奇耳朵卖给小朋友。”邹蒙还会把活动目的和为酉阳偏远小学捐资助学联系起来,“倾诉对象主要为女性,她们更有母爱。”
一上午,邹蒙一人就卖了195元,加上朋友的102元,她们一共收获了297元。可是当她们到进货店提成时,店主却只给了她们60多元的提成费。邹蒙顿时傻眼了,按照自己估算,自己该有90多元成本入账呀。
店主拿出一张清单和她一一对应。卖多少朵花,卖了什么花,应该提成多少,邹蒙却算不清了。邹蒙找老板理论了四次,可每次自己都拿不出证据。
换做平时,月生活费1000元的她,丢了30元也不觉得可惜。现在邹蒙觉得委屈极了,坐在马路边哭起了鼻子。
“你不知道今天卖花我遭了多少人白眼,被人骂是骗子,脚都走疼了。”邹蒙说,声音都喊哑了,只挣了不到60元。而自己父母是教师,每天要对着四五十个学生喊话,更是不容易。
邹蒙吸取了教训:工作前靠简单的口头协议,提成多少成了糊涂账。每一笔资金来源,卖花数目没有算清,要记得每一笔钱是怎么赚的。“看来做生意除了会卖,还要会算。”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常明:学生自己汲取了教训,会更加懂得在今后的社会活动中,如何保护自己。这也说明学生在学校生活太单纯、太理想化,没有考虑社会因素。他们要明白,社会需求很复杂,不应抱有理想化、单一自我的观点。
1058元
第一赚钱团队
团队本金:63元
团队人数:21人
昨日,第一赚钱的甘杨团队总共收获1058元。甘杨团队通过打工卖艺、卖花卖水、扮玩偶照相、帮店主看孩子等形式挣钱。活动个人总收益最高的姚雪倩、龚乔丹也来自他们团队,每人单靠卖水尽赚201元。
姚雪倩说,她和龚乔丹曾把目光对准了德克士等餐厅,但她们没有健康证。周日,人多,游客可以不吃饭,但绝不能不喝水。
当然,他们并没有盲目性卖水,一开始就把握了方向,要把一瓶矿泉水卖到10元。他们打了捐资助学的旗号,主要针对有小孩的家长。
同组的另一群卖水成员,则把目光对准了奔驰宝马等高档私家车车主。
甘杨下午扮唐老鸭玩偶和小朋友照相,3元一张。3小时下来,除去50元服装租金成本,自己一分钱也没赚。但最终,他们依然本着“灵活运用+厚脸皮+死缠烂打”的功夫,成了最会赚钱的团队。(重庆晚报记者 弋静 见习记者 刘润 摄影报道)
(来源: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