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对绯闻既贤又亮 著名作家张贤亮如何被娱乐?【2】--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笑对绯闻既贤又亮 著名作家张贤亮如何被娱乐?【2】

2012年11月14日07:57    来源:北京晨报    手机看新闻

  剖析

  需要还原真相

  在真相大白之前,张贤亮到底有没有包养情人也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笔者也发自内心地希望他的所言经得起舆论的检验。尤其是当他顶着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宁夏文联名誉主席兼宁夏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委员、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著名作家等众多光环。

  桃色事件本来就是网络世界的一大主题,加之众多的情妇反腐案例的屡试不爽,所以在张贤亮的“情人”自爆猛料面前,网民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推定思维占据了主导。虽然有当事人义正词严的满口否决,但这显然不够。这不足以澄清疑点,不足以消除社会影响。反之,更不能以此来搪塞,混淆视听,以此来搞个“有中生无”。

  在这起桃色事件真相未明了之前,我们不欢迎无端的谩骂,更反对任何低级的人身攻击,健康的舆论监督是一个发现问题,还原真相,以达到惩恶扬善效果的过程。所以我们迫切的需要弄清几个疑点:一是从爆料者的自爆到微博账号无影无踪的注销,整个事件是自爆者的自愿还是张贤亮的“触手”所致?二是从包养传闻的沸沸扬扬到张贤亮本人的矢口否认,消除不了公众的知情欲望,是百口莫辩还是另有隐情?三是自爆者的作为当事人之一,为何要选择公开,而后又销声匿迹?这等等的疑点为事件的终结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也许有人可以将这起文化名人包养情人的事件当做隐私来解读。但是在文化领域内,尤其是在文化界明星的身上,这样的桃色新闻如若成为真相,那将是对公众文化心理的巨大创伤,张贤亮的“倒掉”绝不是一个人的沦落,而是公众对文化名人和文化本身的焦虑。所以,澄清疑点,还原真相,还需要张贤亮本人和更多的知情人士的参与。需知文化的天空不需要戴着面具的“伟人”,文学的真善美更不需要肮脏的“留白”,让真相大白,才能沥干文化土壤中不良养分。反之,就让网络小丑们原形毕露,打他个落花流水,完败而逃。 杨攀峰

  结论

  娱乐时代消费品

  娱乐时代总是离不开娱乐消费品。作家张贤亮包养5个情人,势必引来人们的围观。面对如此“桃色新闻”,张贤亮的态度出怪地大度,将其与黄色小说画等号,这种言有所物的回应,带给公众的想象空间非常大。在包养情人、“小三”成风的今天,张贤亮是不是包养情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们在茶余饭后又增添了一段非常有趣的谈资,由此引起人们对名人在个人生活情趣上的兴趣、关注和研究,这种略带娱乐性的考量,无疑引燃了人们对名人犯贱的围观热情。

  娱乐时代最怕进入围观疲劳期,导演张艺谋单身了,“炒作大王”邓建国与干女儿结婚了,作家冯唐离婚了,同样是作家的六六据说也默认了离婚的传闻……这些名人轶事冲击人们视觉力度正在减退,这种由高潮而降低的围观态势,需要一种吸引力,能够再一次激起人们想围观的冲动和热情。此时此刻,张贤亮包养情人了,不是1人,而是多达5人,张贤亮成为人们的热议点,随着张贤亮包养情人具有戏剧性情节的不断被爆料,人们将以更大的热情来围观事态演变,进而会把人们的娱乐视线再一次聚集到名人身上,而最想看到这种状况,是爆料者?是张贤亮?还是媒体?

  张贤亮包养情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又有了一个新的娱乐消费品,或许张贤亮也多了许多曝光点。娱乐的时代就是需要人们不断地创造出一个接一个的娱乐消费品,好让人们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不再寂寞和孤独,借此来消除压力与困惑,保持一份暂时性平和的心态。 锦秀文

(责任编辑:林露)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