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澱:打造人才強“磁場”,深挖選用“蓄水池”
2023年海澱將聚焦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對標“三個走在最前頭”要求,深入落實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強政產學研用融合,培育更多隱形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
在2023“智匯·海澱”人才主題周上,北京人才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了海澱區人才工作年度重要成果——《海澱區區域人才發展創新指數報告2023》。報告顯示,2020年至2022年,海澱區人才發展創新指數呈增長態勢。
為推動區域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海澱區近年來厚植人才根基,定制精細化人才服務,打造人才強“磁場”,深挖人才選用“蓄水池”,深化央地人才交流,助力領軍企業培養,將政策利好轉化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動能。
知識賦能,助推企業快速成長
“作為一名科研出身的創業者,深感企業管理的不易,2021年我有幸加入海澱的‘薪火共燃’計劃,在培訓課程中我跟老師學習了很多關於企業戰略、項目以及團隊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使我實現了從‘創辦企業’到‘管理企業’的思維轉變,顯著提高公司內部的管理和運轉效率。”已從“薪火共燃”計劃第二期結業的北京藝妙神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何霆說。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表示,“薪火共燃”計劃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服務地方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學術研究與實踐相結合的交叉融合平台。學院將聚焦科技創新型企業家綜合管理水平提升這一核心議題,依托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優質師資和“光華思想力”智庫平台,持續優化工商管理課程體系,深化校地合作,努力將“薪火共燃”計劃打造成為精品項目。
薪火是溫暖的,燃起來的火焰炙熱耀眼。據介紹,“薪火共燃”計劃為企業家搭建起溝通學習平台。一大批“薪火企業”依托“薪火共燃”計劃,實現快速成長。3年來,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金山雲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浩瀚深度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智航技術有限公司等12家“薪火企業”先后上市……
海澱區委副書記、區長李俊杰表示,2023年海澱將聚焦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對標“三個走在最前頭”要求,深入落實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強政產學研用融合,培育更多隱形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海澱將以課堂為紐帶,有效了解企業需求、傾聽企業聲音,進一步提高精准、專業的服務水平,為推動企業優質成長發揮更大的作用。
專家引領,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讓專家成為我們的‘思想庫’‘溝通庫’‘點子庫’‘人才庫’的重要支撐,建成和完善中關村街道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專家庫,既有利於構建具有中關村特色的產業發展模式,也有利於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進而推動新時代中關村科技事業和經濟建設的高質量發展。”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街道黨工委書記董智杭表示。
前不久,中關村街道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專家庫建庫大會舉行,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先進材料、人工智能、新型能源、物聯網、大數據等領域的31位學者成為首批入庫專家。這些專家經由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中關村街道商會、中關村科技聯盟等單位推薦,將在加強資源共建共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舉辦論壇及學術活動、推動科技人才交流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一直以來,海澱區高度重視人才工作,注重培養人才、引領人才、成就人才,不斷完善人才工作體系,優化政策措施,推動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該區人才資源總量約佔全市的1/4。
今年初,北京市海澱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邀請來自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方工業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專家進行科研成果專題報告分享,與53家海澱區高新技術企業代表,圍繞專精特新產業政策解讀、中小企業數字轉型校企合作等內容進行交流,為高校科研院所與轄區企業搭建對接合作平台,促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
“我們非常需要科研專家提供智力支持,同時也很想了解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這種人才對接交流活動恰好提供了這樣的平台,讓我們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面對面交流溝通,找到合作的契合點。”一位企業負責人說。
全國人大代表,海澱區委書記、中關村科學城黨工委書記(兼)王合生表示,2023年海澱區將進一步發揮教育科技人才優勢,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驅動,努力在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走在前列,當好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記者 華 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