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音樂,童年的珍貴禮物

楊 力
2023年06月02日09: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21年,北京愛樂合唱團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現場。

2017年,北京愛樂合唱團在意大利阿雷佐演出期間合影。
圖片均由北京愛樂合唱團提供

“明亮的小河裡面,有一條小鱒魚,快活地游來游去,像箭兒一樣。我站在小河岸上,靜靜地朝它望。在清清的河水裡面,它游得多歡暢。”不久前,為迎接建團40周年,北京愛樂合唱團初創時期的團員從世界各地匯聚一堂,再度唱起舒伯特歡快的《鱒魚》。歌聲中,老團員們仿佛又回到排練場,回到有音樂陪伴的閃亮日子。這歌聲令我感動,我想到自己初次執棒,就是指揮合唱團的孩子們歌唱。

時光在樂符中流淌,一代代孩子快樂成長。北京第二實驗小學金帆合唱團、廣州市越秀區少年宮小雲雀合唱團、甘肅白銀“小銀鈴”少兒合唱團……孩子們乘著藝術的翅膀,登上國際舞台,向世界展現中國兒童的美妙歌聲,傳遞友誼、美好與希望。

童年啟蒙,與音樂結伴

也許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場音樂會結束后很久,心潮依然澎湃不止。優秀的音樂作品之所以能夠“繞梁三日”,是因為它觸發了我們的情感閥門。音樂關乎心靈,它看不見、摸不著,需要慢慢培養感悟力,才能領會到其中的美好﹔音樂關乎精神,它無限寬廣,隨著閱歷增長,才能意識到它可以不斷拓展心靈空間。

兒時,父母為我創造了走進音樂、愛上音樂的機會,從此我的成長路上多了一位“良伴”。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曾幫助我走出青春期的迷茫徘徊,不僅排遣了我的胸中塊壘,而且讓我對生命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馬勒宏大的交響曲也是如此。他筆下的音符將情感描摹得淋漓盡致,但最終上升到對人生意義的追索,具有超越性。巴赫、貝多芬、勃拉姆斯、理查·斯特勞斯……中外優秀音樂家的作品莫不如是。

對孩子們來說,音樂既展現出無限寬廣的精神世界,也是生活中日復一日的陪伴。細水長流,潤物無聲。很多合唱團的孩子都有類似的經歷:完成學業后,再累也要去合唱團,哪怕隻在排練廳坐兩個小時,也能感到愉悅。對他們來說,歌唱是藝術心靈的棲息地,也是童年精神的芳草地。

我希望所有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能有音樂相伴,從小建立起連接敏銳感受和真誠表達的通道。藝術,是對真情實感的表達﹔技法,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很多孩子即使不參加合唱團,不經意間也會被某首歌、某段旋律打動,跟著搖擺,隨著音符流淌而情感起伏,這是多麼美好的瞬間。還有些小朋友彈奏的曲子雖然簡單,但充滿靈性和真誠。讓孩子在童年時愛上音樂,或許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一。

合唱交流,搭建心靈溝通橋梁

在一次次國際藝術交流活動中,我愈發深刻地體會到音樂是溝通各國人民心靈的重要橋梁。在各種音樂形式中,合唱最富感染力,能夠直接充分地表達情感。

音樂跨越語言、溝通心靈。1996年,合唱團赴意大利參加國際比賽,一位近90歲的當地老人說:“我這輩子就想去一次中國,今天聽到中國孩子們的歌聲,也算實現了心願。”2004年,我赴德國不來梅觀摩世界合唱比賽,當來自100多個國家、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的參賽者合唱同一首歌時,我被深深打動。數年后,在俄羅斯索契舉辦的世界合唱比賽開幕式上,我指揮來自不同國家的上千人演唱中國民歌《茉莉花》,優美熟悉的旋律響徹全場,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近年來,中國與各國合唱交流活動日益頻密。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我們拓展了視野,提升了水准,也讓世界聽到中國兒童的優美歌聲,了解更多中國作曲家的優秀作品。2019年,在世界合唱大獎賽暨第四屆歐洲合唱比賽中,廣州市海珠區少年宮小海燕合唱團獲得童聲組和有伴奏民謠組兩個組別的冠軍。2021年,在意大利萊昂納多·達·芬奇國際合唱節上,廣州市小雲雀合唱團榮獲冠軍賽全場總冠軍和童聲組、民謠組單項組別比賽的兩項冠軍。2022年北京冬奧會前夕,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金帆合唱團與俄羅斯文化中心歡樂音符合唱團的少年們在北京唱起《快樂的聚會》《卡林卡》等中俄經典歌曲,傳遞兩國青少年對北京冬奧會的美好期盼與祝福。

中國童聲合唱事業不斷發展,不僅在國際高水平合唱比賽中屢獲佳績,歌曲曲目庫也日趨豐富。中外文化交流生機勃勃,音樂工作者接觸到更多國外優秀作品,同時我國豐富的民間音樂、藝術歌曲和古典詩詞也成為合唱作品的創作源泉。越來越多的作曲家為合唱創作曲目,比如劉曉耕創作的《水母雞》《撒裡羅》《阿細跳月》,演繹出獨特的雲南民間音樂風格。在德國德累斯頓和柏林舉行的音樂會上,北京愛樂合唱團唱響《水母雞》,向國外觀眾展示中國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深受歡迎。今年,意大利作曲家米歇爾·喬賽亞以李白的組詩《塞下曲》為藍本,融合笛子、二胡和中國鼓等樂器,創作了一首童聲合唱作品,展示了外國音樂家對中國傳統樂器的理解以及對唐代風情的遙遠想象,成為中西方音樂文化交流互動的生動注腳。

音樂教育,向著更高更遠處

在各種藝術形式中,音樂最為抽象,因而教育難度很高。面對少年兒童,音樂教育中的“育”字格外有分量。我的父親,音樂教育家、指揮家楊鴻年經常說,音樂教育就像農民種地,要一鎬一鎬去刨,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同一片地耕出來,不同的苗長得也不一樣。音樂教育不能背離音樂本身,變得學科化、指標化、功利化,要避免讓孩子因為學了音樂而痛恨音樂﹔也要注意訓練方法的科學性,遵循兒童成長規律和藝術教育規律,循序漸進地開展。

音樂教育是對心靈體驗的發掘與豐富。比如說“這個音低了一根頭發絲”,“低”是看不到的,但可以用心去感受。少年兒童擁有無窮的藝術潛力,最好的音色都是孩子自己找到的。在幫助孩子們提升藝術感悟力和敏銳性的同時,我們也要注重音樂素養和音樂能力的培養,注重藝術觀、價值觀的養成。

音樂教育是對視野和胸懷的開拓。40年來,北京愛樂合唱團積累了千余首中外合唱作品。孩子們使用不同語言在世界各地演唱這些歌曲,看到不同風景,有了多樣感悟。孩子們曾把《和平頌》帶到中國維和部隊在黎巴嫩的任務區,用歌聲呼喚和平,真切感受到當地人對和平的渴望,在人們心中埋下珍愛和平的種子。

童聲是人聲中最明淨空靈的音色。2021年4月27日,北京愛樂合唱團的徽章和歌曲《翠谷雙回聲》搭載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孩子們的歌聲將在太空中回響,這是對中國童聲合唱事業的肯定。期待越來越多的孩子以音樂為翼,飛向更廣闊的世界﹔以歌聲為媒,促進中外藝術賡續交流。

(作者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指揮家,本報記者徐馨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02日 17 版)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