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到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的三個向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理論研究者和一線工作者,應准確把握從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到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所帶來的三個向度上的變化。
研究內容向度,從“點”到“線”的貫通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關鍵是學段的有效銜接,而學段銜接的核心是相鄰學段的相鄰的兩個年級之間的銜接。當前的辦學體制總體上分為大學和中小學兩個階段。中小學又分高中、初中和小學三個學段。每個學段都能以學校為單位,在學段內部一體化地備課、教研、評價,實現教學和育人的層層遞進。但在學段與學段之間,情況就相對復雜,因為不同學段分屬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學校可能又歸不同的教育行政部門管理,所以,學段與學段之間在銜接中存在不少障礙性因素。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就是要打通學段與學段之間的壁壘,通過小學六年級與初中一年級、初中三年級與高中一年級、高中三年級與大學一年級之間在點上的有機結合,實現學段與學段之間的有效銜接。
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著眼點不僅是學段與學段之間的點,而且要求將大學、中學與小學的課程、育人目標、育人方式等作為一個整體,系統設計,宏觀架構,不僅要實現點上的結合,而且,在教學設計上,既要體現差異又要突出整體﹔在育人目標上,既要體現出階段性特征又要圍繞總體目標,也就是要在點的結合的基礎上實現線上的貫通。
工作對象向度,由“課”及“人”的延伸
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工作對象和重心是課程。課程是育人的主渠道,青少年在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設計不同的課程,以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課程的一體化建設需要系統地設計各個學段的課程標准、內容結構、授課方式等,又要針對不同學段、不同年級編制有針對性的教材,還要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形成與思政課相配套的課程體系和資源體系。
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對象和重心是人。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質上是做人的工作,要通過循循善誘、因勢利導的方法,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典型示范、榜樣引領等,提升工作對象的政治素質、認知水平。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就是要錨定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通過多種方式和方法,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採取有針對性的教育,使學生掌握豐富的知識,能夠健康生活、自主學習,能夠擔當責任、開拓創新,能夠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必備的品格和能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實踐范圍向度,自“內”而“外”的互聯
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實踐場域在教育系統內。學校是開展思政課的主戰場,教師是實施思政課的主力軍,無論是大學的思政課還是中小學校的思政課,都聚焦於課程,所有的研究行為和教育行為都發生在教育系統內部。
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則不僅要調動系統內的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而且需要整合家庭、社會、政府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到學生的教育中。按照馬克思主義人學觀點,學生本質上是社會人,來自於社會還要再回歸社會,完全置身校園與外界絕緣,很難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人﹔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學生的思政教育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學校在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中,需要相關職能部門提供協助和支持,需要政府托底。所以,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客觀上要求在更大范圍內調動更多資源,實現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
從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到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體現了對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認識的深化,要求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對這三個向度的把握中,採取更切實有效的舉措,以進一步增強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簡介:
曾志偉,北京市朝陽區思想政治教育指導評價中心副主任
宋志強 ,北京聯合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