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過情緒關,父母和孩子應該這樣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言行會對孩子產生巨大影響,父母之間的關系、相處模式也會影響孩子情緒的變化。父母經常吵架、鬧離婚,容易導致孩子產生焦慮、自卑、易怒、恐懼等情緒問題。
一天,廣東12355青少年綜合服務平台(以下簡稱“廣東12355”)接到陸女士(化名)打來的電話。接聽來電的廣東12355心理咨詢師林楚瑞回憶,當時陸女士情緒激動,語速很快,還偶有抽泣的聲音。陸女士表示,自己的婚姻出現問題,15歲的兒子黎同學(化名)無法接受這一事實,希望父母復合。孩子多次找爺爺奶奶說情,在學校也無法靜下心來學習,整個人變得特別焦慮、易激惹、注意力無法集中。后來由於情況惡化,黎同學無法在學校繼續上課,辦理了休學,休學后情況更糟,一直處於“躺平”的狀態。
經醫院診斷,黎同學為中度抑郁,但他不願意配合治療。陸女士做了很多努力,最后求助廣東12355,希望平台介入幫助孩子。
綜合評估后,廣東12355將該工單委派至地市團委,為黎同學提供線下跟進服務,進行心理輔導。
林楚瑞說:“對於15歲的黎同學來說,父母離婚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他的擔心、難受沒處訴說,一直壓抑著自己的情緒,對周圍事物特別敏感,很容易感到煩躁、被激怒,有時候情緒又十分低落,經常發呆。”
林楚瑞分別從父母和孩子兩個角度,為黎同學一家進行疏導。
“面對離婚,你的內心很委屈,同時又擔心孩子的狀況。”林楚瑞對陸女士的感受表示理解:“你面對困難,沒有消沉,而是積極應對,你是孩子學習的榜樣。但家長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你整天在孩子面前抱怨,數落伴侶的不好,孩子也會沉浸在這種氛圍之中。”林楚瑞說。
“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明白,人生的選擇不止一種。”林楚瑞表示,陸女士要告訴孩子,不是隻有爸爸媽媽在一起才能幸福,與其兩個人待在一起整天吵架,離婚后友好地相處和互動也許對孩子更好。同時,陸女士也要讓孩子相信,父母對他的愛不會因為離婚而減少。
林楚瑞建議陸女士在做好家庭支持的同時,善用學校和社會支持系統。請孩子信任的老師和關系好的同學、朋友關心支持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生活的美好。
對於黎同學,林楚瑞除了安撫他的情緒,引導他尊重父母的選擇,看到更多可能外,還建議他多幫父母做家務或提供父母需要的其他支持。這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是有價值的,有利於改善他“躺平”的狀況。
經過7個多月的跟蹤輔導,黎同學漸漸接受了父母要離婚的事實,抑郁、焦慮的情緒得到緩解。他重新回到校園繼續學業,和母親的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好。最后,陸女士以“10分”滿意的評價同意結束咨詢。
由於家庭關系的變化,出現焦慮、憤怒、抑郁等情緒問題,黎同學並非個例。面對情緒問題,林楚瑞認為,我們首先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培養成長型思維﹔在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學會看到更多的可能。其次,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很多出現微笑抑郁狀況的人,心裡明明很壓抑,卻總是笑著面對他人。他們自己的情緒非但沒有得到疏解,反而累積下來,最后一發不可收拾。”林楚瑞表示,我們也可以通過找人傾訴、閱讀、聽音樂、親近大自然、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等方式,幫助自己放鬆下來。
情緒問題不是矯情,也不是軟弱,而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映射。面對青少年情緒問題,廣東12355持續發力,助力青少年渡過難關。
自2017年以來,廣東12355累計辦理線下個案5058個,幫助2.45萬名青少年修復家庭關系,被納入2023年廣東省十件民生實事。2019年,廣東12355入駐廣東省政府打造的移動政務服務平台——粵省事青少年求助心理板塊,青少年可以通過線上交流,全天候為情緒問題求助解惑。同時組建心理咨詢專家團隊,通過視頻方式為青少年提供“一對一”線上服務。
此外,以“青春自護”“中高考減壓”“開學第一課”等活動為抓手,廣東12355常態化組織12355“五進”活動,組織心理咨詢師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主動面向青少年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為青少年提供心理測評、心理咨詢等服務。通過廣東共青團等團屬新媒體矩陣,發布與青少年心理健康、親子關系、情緒疏導等相關內容。聯合《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每周推出“在+安心”專欄,通過邀請資深心理咨詢師以青少年高發的心理問題為切入點,提供意見建議。
(見習記者 李丹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