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人才事業蓬勃發展 人才強國根深本固

2023年02月18日08:5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人才事業蓬勃發展 人才強國根深本固

潔白的雲朵在藍天上飛舞舒展,高大的棕櫚樹在輕風中搖曳生姿,絢麗的三角梅在路邊開得熱熱鬧鬧……早春的海南三亞,處處洋溢著蓬勃生機。

2月8日11時43分,兩道水柱在三亞鳳凰國際機場的跑道沖天而起。機場正在以民航最高接待禮儀“過水門”儀式,為執行長航程運行能力驗証試飛任務的C919飛機接風洗塵。

國產大飛機事業的卓越成就,離不開大批頂尖人才的持續愛國奮斗,折射著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鏗鏘步伐。

2022年的中國,是夢想接連實現的中國。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成功舉辦,神舟十三號、十四號、十五號接力騰飛,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第三艘航母“福建號”下水,首架C919大飛機正式交付,白鶴灘水電站全面投產……這一切,無不凝結著各類人才的辛勤付出和心血汗水。

人才事業蓬勃發展,人才強國根深本固。

當前,我國人才資源總量達到2.2億人,比2012年增加了1億人。2022年,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在實現中國夢“關鍵一程”上,人才對我國發展的支撐作用前所未有,中華大地正成為各類人才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熱土。

人才強國建設駛入快車道

立春剛過,在雲南省勐海縣勐遮鎮的雲南大學多年生稻試驗田裡,綠油油的禾苗如織錦般鋪展在大地上。長勢喜人的多年生稻,是農家人增收致富的嶄新希望。

2022年12月16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公布“2022年度十大科學突破”,雲南大學教授胡鳳益團隊創制的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選榜單,成為全球農業類唯一入選的科學突破。

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工作者奮力攻關,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大量自主研發的先進技術裝備和系統進入實用,成為推進產業快速升級的“利器”。超級計算機、高速鐵路、智能電網、第四代核電、特高壓輸電技術等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統籌一體安排部署。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民族復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高度,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持續釋放加強人才工作的強烈信號,推動我國人才事業蓬勃發展,不斷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

目前,我國研發人員總量為572萬人年,居世界首位﹔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已突破3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隊伍正在加速集結。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及人才頻率之高,對人才事業思慮之遠,凸顯了人才事業和人才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分量之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許耀桐說,“這些關於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人才理論寶庫,寫就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人才篇’,指引人才強國建設步入快車道。”

把引賢招才之門敞開得更大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

1月29日,春節假期剛過,上海浦東新區發布“1+1+N”的重磅人才新政,加速打造國際人才發展引領區。

2月8日,廣西科技廳宣布,推出“帶土移植”人才引育計劃,加快人才引進本土化,加速人才效能釋放。

2月10日,江蘇人社廳宣布,出台一系列人才人事新舉措,涉及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人才評價、產才深度融合等方面。

…………

新年伊始,全國各地各部門紛紛釋放敬才愛才、求賢若渴、以人才引領發展的強烈信號,把引賢招才之門敞開得更大,把人才發展土壤培植得更厚,為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

近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巴裡·馬歇爾受聘鄭州大學學科首席教授。馬歇爾表示,將聚焦高層次人才引進、高水平醫療服務、高水准科研平台建設,竭盡所能協助鄭州大學推進醫學學科建設發展。

識才愛才敬才用才,團結和支持各方面人才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建功立業,一直是黨的優良傳統。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黨中央運籌謀劃,在布局上將人才事業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使人才與事業深度融合、相互成就,為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錨定了新坐標、樹立了新標杆,為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提供了行動指南。”中國人事科學院原院長吳江說。

包容開放的政策和海納百川的氣概,引燃了全球英才來華創新創業的持續熱情,國際化、創新型人才紛至沓來,我國逐步從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國轉變為主要人才回流國。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科技人力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人才資源規模、科技人力資源以及研發人員數量等指標居全球首位。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2年的52.2%提高至2021年的60%以上。2022年,我國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人數1169人,佔全球的16.2%,位居世界第二。

今日的中國,已穩居全球人才競爭優勢國家方陣。

為中國式現代化筑牢人才基石

可以減少10%風阻的速滑服、不會融化的“冰雪”、暖意融融的“零碳小屋”……2022年2月,我國自主研發的科創成果頻頻在北京冬奧會會場閃亮登場,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冬奧會上備受關注的各種“黑科技”,是我國新時代人才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一個縮影。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促進人才區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

春風護航,飛舟破浪。圍繞服務國家發展重大戰略,各地各部門堅持在創新實踐中發現、培育、凝聚人才,我國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位勢節節攀升,人才優勢更多更好地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從“嫦娥”飛天到“蛟龍”入海,從“天眼”巡空到“夸父”探日,從北斗組網到神威超算,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井噴式”涌現。中國高鐵、中國大壩、中國橋梁、中國港口,更是成為享譽全球的“中國名片”。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FAST讓中國在無線電波段擁有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李菂說,“我們所做的事,不光要領先世界,而且要領先歷史。在天文這種‘遠離現實’的基礎研究領域,隻有人類迄今為止沒有做過的事情,才是值得做的事情。”

“人才實力,是中國創新發展的底氣。”上海社會科學院人力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汪懌表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日益壯大的人才大軍正以自立自強的堅定信念,為國家和民族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從春天出發,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蹄疾步穩。而澎湃的人才活力,必將驅動中國號巨輪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加速前行!

(記者 羅旭)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