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三個“適應”辦好立德樹人關鍵課程

辦好思政課,是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的大事。他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否在立德樹人中發揮應有作用,關鍵看重視不重視、適應不適應、做得好不好。”其中的“適應不適應”,與思政課能否適應新時代特征、適應現實生活和適應大學生成長密切相關。
著力點:適應新時代特征
新的歷史方位、新的時代課題,對思政課改革創新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思政課隻有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才能不斷增強時代感、針對性、親和力。
當前,思政課教師應善於把握時代特征和時代問題,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中華大地的生動實踐講深、講透、講活,把我國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實踐、舉辦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偉大實踐融入思政課教學,把蘊含其中的中國故事、中國力量、中國精神講深、講透、講活。
思政課應充分挖掘紅色資源中蘊含的時代印記。社會主義五百年運動史、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新中國七十多年發展史和四十多年改革開放史,為我們提供了無比廣闊的“大思政課”空間和平台,提供了豐富、鮮活的“大思政課”現實素材和案例。偉大建黨精神蘊含的豐富時代內涵、鮮紅時代印記、精彩時代故事、深刻時代道理,既構成了豐富的時代大課堂,也為現實中的思政小課堂提供了鮮活素材。
首都北京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發祥地之一,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主陣地,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孕育地之一,也是許多重大黨史事件發生的地方。北大紅樓、李大釗烈士陵園、盧溝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香山革命紀念館等一系列紅色場館、紅色基地,都是現實生活中能夠激發青年大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巨大熱情的生動素材和經典教材。要把首都的紅色資源挖掘好、利用好,打造具有新時代內涵的紅色資源鏈,把蘊含其中的“故事”和“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讓青年大學生在切身體驗和現實感悟中,精准把握黨的領導這一主線,深刻感悟新中國紅色政權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弄明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深刻道理。
切入點:適應現實生活
日前,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的《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明確提出要堅持開門辦思政課,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大思政課不僅僅是課堂空間的拓展和延伸,更重要的是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緊密結合、深度融合,是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課堂灌輸和現實啟發的有機結合。當前,高校已經越來越緊密地與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聯系、交融,青年大學生對經濟、政治、社會、文化領域現實問題的關切、關注也較之以往有了明顯變化。
思政課應當注重“引進來”。及時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中的一系列鮮活要素融入思政課堂,建立豐富的現實生活“案例庫”,善於給學生講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領域的“小故事”,講述發生在大家身邊的“小變化”,通過講故事、談變化深刻闡述蘊含其中的“大道理”“硬道理”。
思政課還要及時“走出去”。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進現實、走進社會,走到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前沿一線,在田間地頭、社區鄉鎮、企業廠礦、場館基地,開好、講好思政課,讓青年大學生直觀、全面、深刻地體驗和感悟蘊含其中的中國共產黨故事、改革開放故事,特別是新時代故事,從而不斷堅定“四個自信”。
落腳點:適應大學生成長
對於青年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來講,思政課能否真正發揮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的重要作用,能否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關鍵在於思政課能否適應當代青年大學生成長與發展的現實需求。
思政課應注重發揮對青年大學生的政治引導功能,教育和引導學生旗幟鮮明講政治,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善於從政治的角度看問題,透過復雜現象看本質、通過繁雜表象看實質,明辨是非曲直、真假黑白、善惡美丑,在涉及原則、立場、道路、方向等重大問題上,不迷糊、不含糊、不動搖、不跑偏。
思政課應指導和幫助青年大學生解決好“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等一系列現實問題,教會學生善於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証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發現事物本質、分析問題實質、解決實際問題,全面、客觀、准確、深刻地認識和評價百年黨史進程中的重要會議、重要人物、重大事件,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樹立科學正確的歷史觀、黨史觀。
思政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內容、觀點、言論,應及時回應學生關切和關注,把黨的創新理論以及形勢與政策熱點、社會焦點問題、現實重大事件中所蘊含的道理講深、講透、講活,為青年大學生答現實之疑、解思想之惑。
同時,思政課教學還應不斷創新方式方法,積極探索青年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教學方式,通過互動式、案例式、探究式、體驗式教學增強課堂吸引力和感染力﹔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智能信息技術融入思政課教學全過程,打造智慧課堂,努力使思政課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實現入耳、入腦、入心。
思政課的作用不可替代。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中,高校黨委應牢牢把握“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深刻認識並把握思政課改革創新“為什麼改、改什麼、怎麼改”的內涵要義和實踐要求,把思政課改革創新作為政治任務、重要使命,理直氣壯地把思政課辦好、辦強,努力交出一份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優異答卷。
(作者:趙鋒 系北京農學院黨委書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