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招改革:科學公平選育英才(中國教育·這十年)
二○二二年七月七日,二○二二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文化考試開考,五萬多名考生奔赴考場。圖為上海格致中學考點,考生查看考場信息。 |
考試招生制度是國家基本教育制度,關系國家發展大計,關系百姓切身利益,關系青少年健康成長。
10年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穩妥推進。“截至目前,教育部已陸續出台了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加強和改進綜合素質評價、規范高考加分、實施強基計劃、推進高職分類考試、改革藝術體育考試招生等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配套政策,分5批指導29個省份啟動了高考綜合改革,各地結合實際制訂改革實施方案並有序組織實施,形成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更加完善。”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如是說。
入學機會更加公平
今年9月,來自貴州的何忠豪、何忠杰兄弟倆終於有了走出大山的機會——他們分別以理科608分、理科596分的優異成績被廣東中山大學錄取。從貴定縣的層巒疊嶂、群山峻嶺,走到波濤洶涌的珠江之畔,兄弟二人的求學故事在當地成為美談。
2012年,我國開始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中山大學正是專項招生規模最大的“雙一流”高校之一。國家政策護航成了兄弟倆勤學苦讀的強大助力,他們終於圓夢理想高校。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改進招生計劃分配方式,區域城鄉入學機會更加公平。持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每年從全國招生計劃增量中專門安排部分名額面向中西部地區和考生大省招生。持續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招生名額從2012年的1萬人增至2022年的13.1萬人,累計錄取學生95萬余人,形成了保障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制。王輝介紹,根據第三方評估顯示,專項計劃得到多方認可,高校滿意度為80%、學生滿意度為90%、地方滿意度為100%。同時,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升學考試政策,累計已有168萬余名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了高考。
清理規范高考加分,實現“大幅減少、嚴格控制”的目標。很長時間以來,給高考加分項目“瘦身”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加分項目,原本是為在某一領域具有特長和天賦的學生能有更好証明自己的機會,但卻在現實操作中被一些人鑽了空子。
2015年、2019年,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按照“促進公平、規范管理、科學精准”的原則,先后開展了兩輪清理和規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確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跡等5類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指導各地減少地方性加分項目,進一步降低加分分值。目前,已取消5類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逐步取消95類地方性加分項目。
高考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10年來,試點先行梯次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取得積極成效。在全國29個已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中,前三批14個省份(第一批為上海、浙江﹔第二批為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第三批為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的新高考已平穩落地。第四批7省份(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廣西、貴州、甘肅)的新高考將於2024年落地,第五批8省份(山西、內蒙古、河南、四川、雲南、陝西、青海、寧夏)的新高考將於2025年落地。
在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鐘秉林看來,高考綜合改革省份“教、評、考、招”有效銜接,統籌推進,有力促進了學生的成長發展。這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通過建立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著力於科學選拔人才。
2014年以來,鐘秉林與北師大研究團隊承擔了教育部和地方多項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相關的重大課題研究,持續對多個省份高考綜合改革進行跟蹤與評估,累計分析了不同高考利益相關群體的調查問卷50多萬份,梳理了80多場座談會近800人次的訪談資料,見証了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全過程。
“考試有了‘新模式’,新高考方案的考試科目由‘固定組合’向‘多元選擇’轉變,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性,學生的興趣、特長得到更充分的發展。評價有了‘新機制’,各省份普遍建立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客觀記錄學生的成長發展過程,引導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有了‘新常態’,高中全面開展選課走班,教學模式由‘齊步走’向‘個性化’轉變﹔開展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指導學生更好地選課選考、成長成才。招錄有了‘新方式’,學生報考由側重‘學校’向‘學校+專業’轉變,考生志願與錄取更加精准地匹配,更多學生‘錄其所願’。”鐘秉林總結說。
人才選拔更加科學
翻開近年來的高考試卷,命題不僅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緊扣時代脈搏。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決戰脫貧攻堅、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等重大時代主題,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助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此外,還將體美勞教育的引導與考查內容、考查要求、考查載體有機融合,走出了一條以德引領、以智為基、體美勞強力呼應的內容改革之路。引導學生全面發展。”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黨委書記、院長孫海波說。
“為國選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10年來,高考內容改革科學服務選才,實現高考由解題到解決問題的轉變。
孫海波表示,高考探索“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綜合考查模式,不斷增強試題的應用性、探究性、開放性。在此過程中,優化考查內容、豐富呈現方式、創新設問角度,注重考查支撐學生未來長遠發展和適應社會進步要求的關鍵能力,從而讓善於獨立思考、認知能力強的學生脫穎而出。
與此同時,近年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逐步確立。在此背景下,強基計劃啟動,探索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機制。
2020年,教育部印發《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啟動實施強基計劃。強基計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目前由39所“雙一流”建設高校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哲學、歷史、古文字學等專業招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行小班化、導師制,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3年來,強基計劃共錄取新生1.8萬余人,有關高校普遍反映,通過強基計劃確實選拔了一批對基礎學科研究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優秀學生。
“面向未來,我們將注重科學選才,進一步探索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方式,認真總結強基計劃等經驗做法,遵循特殊人才選拔規律,研究完善相關考試招生辦法,進一步暢通拔尖創新人才發展通道。”王輝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