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后疫情時代如何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和一流大學

——2022年中日大學科技創新論壇在線舉辦

2022年12月05日08:27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后疫情時代如何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和一流大學

“一流大學的發展應面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自身發展的小邏輯融入主動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邏輯。”廈門大學張宗益校長表示。在11月28—29日在線舉辦的2022年中日大學科技創新論壇(原中日大學展暨論壇)上,21位中日大學校長就“后疫情時代如何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和一流大學”等相關話題展開熱議。

版圖重構推進高教資源新一輪調配

本世紀以來,東亞和東南亞地區高等教育規模佔世界高等教育規模的比重已經從2000年的24%上升到2020年的33%,開始成為全球高等教育在學規模第一大區。伴隨著高等教育的東升西降,全球正迎來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亞洲時代,高等教育作為科技創新人才的重要結合點,如何合作共贏、增強國家間互信、促進全球性的創新合作是中日兩國高等教育面臨的共同挑戰。

“GL-CoRE國際合作研究教育項目是我校的創新合作項目之一,聚集了來自全世界的優秀研究者。”北海道大學校長寶金清博先生介紹,“該項目在大數據、人獸共患病、北極研究等八個領域,與斯坦福大學、墨爾本大學和牛津大學為首的著名研究機構以及相關研究人員開展合作,並將知識轉移到研究生教育,傳授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專業知識,為未來培養年輕研究人員。”

思考對可持續發展有重大意義的領域

“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對作為基礎研究主力軍的高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南方科技大學薛其坤校長表示,“全世界任何一流大學必須要思考對人類、對生存可持續發展都有重大意義的領域,同時部署學科和人才培養計劃,高等教育必須緊緊圍繞這個重大變革,當好碳中和的先行軍。”

發揮融合匯聚效應讓創新人才充分涌流

當前的科技創新需要一流大學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融合匯聚效應,讓創新人才充分涌流。廈門大學張宗益校長在報告中表示,一流大學應打破區域、學校、學科、教育形態間的壁壘,以更多國際性大學聯盟、專業性大學合作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等形式推動持久穩定的融合式創新與合作,重塑一流大學的創新生態。

2010年,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開始在中日兩國舉辦中日大學展暨論壇,自2017年起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與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合作,務實推進中日大學開展產學研聯合研究、科技人文交流和人才交流,先后在中國多個城市舉辦多場論壇活動,與會中日各界代表人數達5000余人次,為中日兩國實現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互利共贏合作作出了貢獻。(記者 侯 萌)

(責編:郝孟佳、何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