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國出鏡了(留學記)

![]() |
周超杰(左)在實習採訪中。 |
2021年9月至今,是我在謝菲爾德大學研究生生涯中最重要的時期。因之前在國內新聞網站實習,我對新聞“採編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便從商務英語專業轉入新聞專業,攻讀包括社會科學、城市化、批判性閱讀在內的通識課程和核心課程。
勇敢邁出第一步
剛開學那周,我就已經感覺到這一年需要面臨不少挑戰。班上隻有3名中國人,語言就是第一關,雖然自己的雅思托福分數都不低,但比起可以和當地人流利溝通的程度還需要很多努力。新接觸的課程讓我意識到,這一年的學習需要自己去發現新聞,每條新聞的制作產出也需要獨立完成,還要學習媒體法律、新聞道德、政治與權利等理論課程。
一年的時間很緊湊。在第一學期,我主要學習電台方面的技能,包括設備使用和採訪方式的運用﹔在第二學期,我則學習電視新聞,還要進行一系列實踐。在老師的授課中,我強烈感受到,國外研究生的授課模式基本以引導式為主,需要靠自己主動研究、主動發現,還要主動了解當地更多的人文風情。
我勇敢地突破自己的舒適圈,努力融入當地同學中。起初我並不習慣,好在大家對我非常包容:邀請我一同參加節日活動,照顧我在飲食方面的文化差異,在聚餐時單獨為我提供在當地超市買的“中國饅頭”作為主食﹔給我分享法律媒體等理論課的課堂筆記﹔一次次幫我修改新聞稿,幫我提升新聞寫作技巧……慢慢地,我和大家逐漸熟悉了起來,並以迎難而上的勇氣打動了他們。
至今,我依舊記得自己拍攝和編輯的第一條電視新聞。那是我第一次作為出鏡記者,新聞報道內容與二戰勝利有關,地點在謝菲爾德教堂內。我要盡可能拍攝足夠多的素材,頭腦裡也需要有框架,以便之后剪輯。那天,我從中午11時一直忙到晚上9時,疲憊不堪,但我對自己出鏡視頻的效果仍忐忑不安。現在想來,我當時在鏡頭前說話真的很不自然,然而萬事開頭難,我相信,隻要自己用心對待每一個新聞故事,總會有收獲。
提高專業素養
學校每周都舉辦新聞日活動,同學們在老師指導下自行完成新聞作品。每位同學都會帶來一條新聞故事,並分別在當天14時45分和16時30分進行電台直播匯報演示以及電視新聞直播。
通過不斷地交流學習,我在英文交流和寫作上找到了更多自信,每一次學校新聞日活動,我都盡可能編輯出更多條新聞,多給新聞素材配音、多去參與拍攝任務,爭取更快進步。
為了能夠在畢業時拿到英國廣播委員會授予的碩士畢業証,我必須在當地找到滿15天的實習,而且還必須擁有自己的作品集。因此,在開學第二周,我便找到相關老師完善自己的簡歷,希望老師能給予指導並根據當地簡歷的規范化進行調整,以便更好呈現我的作品。
寒假時,除了獲得學校推薦的機會外,我也在相關網站上提交了簡歷。幸運的是,在第二學期中,我獲得了英國幾家知名電視台、電台以及謝菲爾德當地報社的實習機會,制作並發表了一些不錯的作品。這讓我更加確定了自己需要認真學習新聞媒體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以備將來更好從事相關工作。
海外留學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但既然選擇在當地學習實踐性課程,我必須努力讓自己適應當地文化,探索、發現有價值的新聞素材,這對我來說是一段難忘的留學經歷。在最后的畢業設計上,我選擇制作一則新聞,報道主題是“新能源車在英國的普及以及發展趨勢”。
從廣播電台到電視台,我與同學們一起學習“採編播”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在一次去挖掘南約克郡新聞時,我發現,相較於本地學生,我對於英國本土人情和歷史文化的確了解不夠深入,挖掘新聞會有難度,但這也讓我有機會找到另一個看問題的視角並成功挖掘出了有價值的新聞線索。
國際背景的實習經歷幫助我增強了專業技能,為留學生涯畫上圓滿的句號,同時也增強了我回國就業的競爭力。如今,國內新媒體的迭代速度非常快,給予年輕人更多機會以及發揮創造力的空間。能將自己學習到的技能帶回祖國,從事熱愛的新聞行業,這是我的願景和期待。
(作者系英國謝菲爾德大學中國留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