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秋招正酣,留學生回國就業已進入“沖刺季”。近年來,留學回國人員數量增加、國內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海歸求職更看重哪些方面,又呈現出哪些新的特點?

海歸求職 更看重什麼?

本報記者  孫亞慧
2022年09月28日08: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如今,杭州、武漢、成都等“新一線”正成為更多海歸干事創業的優選。圖為位於武漢光谷未來科技城的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大樓(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程 敏攝

  對薪酬的關注度降低

  王凌碩士畢業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受畢業時間限制,他並沒有在春招時投入太多時間,而將大部分求職精力投入到秋招之中。學了6年商科,王凌的理想工作是進入銀行,他回國后去了深圳,希望能在鵬城的金融機構先得到一番歷練。

  當被問到預期薪資時,王凌告訴記者,起薪多少並不是他的關注焦點。企業是否能為自己提供廣闊平台、崗位是否具備穩定性、自己專業所學是否能得到施展……這些維度同樣也是他求職時很關注的方面。“這兩年我們周邊不少同學確實降低了薪資預期,我認為這不見得是件壞事,說明大家求職時更‘接地氣’了。現在每年回國工作、創業的留學人員不在少數,大家如果無法展示出具有差異化的求職優勢,用人單位就不會為此埋單。”王凌說。

  根據智聯招聘在今年2月發布的《2021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中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內招聘市場“海歸優先”的職位數持續減少,2019年、2020年、2021年均呈下降趨勢。回國求職海歸人數增多、“海歸優先”職位減少,一增一減客觀上加大了海歸在國內的求職壓力。

  2020年從日本早稻田大學碩士畢業回國的趙星黎,同樣也在關注今年的秋招市場。此前,她在青島一家外資企業工作,但工作一段時間后意識到這份工作與自己專業並不完全匹配,但由於已不是應屆畢業生身份,她隻能應聘面向往屆畢業生開放的崗位。

  經歷過兩次求職,趙星黎認為,放眼整個職業生涯考慮,用人單位的平台效應比短期內的薪酬高低更重要。“學生對職業生涯的規劃不應該短視,一些專業領域內的大平台或許在最初給出的薪水不高,但對求職者來說絕對是個鍛煉自己的好機會,能夠讓自己加速成長,這也是我在這次求職中更看重單位平台的原因。”

  惠才政策提供更多選擇

  在深圳市海歸協會秘書長唐安麗看來,除了語言優勢,用人單位對海歸的跨文化交往與溝通能力也較為看重,持續的學習能力也是衡量標准之一,這就要求海歸在求職和之后的工作中沉下心來,精進自己,切勿眼高手低。

  唐安麗從事海歸工作已有12個年頭,並在2015年開始進行海歸招聘的有關工作。唐安麗表示,在自己所接觸過的海歸群體裡,其中絕大多數在畢業后選擇回國發展,也有越來越多的海外留學生希望來到深圳工作、生活。在她看來,這得益於深圳多年來在招才引智、城市推廣等方面所下的工夫。

  城市引才的誠意,正更深一步影響著海歸就業創業的地點選擇。一些海歸的關注焦點從“北上廣深”投向了“新一線”及二線城市,這正是權衡了一線城市生活成本和其他城市惠才政策后所做出的決定。

  本碩均留學於英國的范賽,今年決定去武漢工作,他不久前與光谷的一家電子信息企業簽訂了入職協議,即將走上工作崗位。范賽出生於甘肅,選擇就業地時,他曾考慮過北京、上海、杭州、武漢等多個城市。“相較來說,武漢的生活成本更低,但可以提供給留學人員干事創業的機會並沒有打折扣。”范賽說,他有同學本科畢業后就在武漢創業,他也因此了解過包括“3551光谷人才計劃政策”在內的一系列武漢引才優惠。“就業地能否為青年未來發展提供寬闊的上升通道,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也是我們擇業時的核心關切之一。”

  擇業領域更加開闊

  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中超過八成完成學業后選擇回國發展。國內可以提供的廣闊舞台、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留學人員將所學所專與國家發展所需所急相結合,以實現個人價值,實現人生理想。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元宇宙、生物醫藥等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海歸求職多元化特點更為明顯。這不僅體現在用人單位所能提供的職位選擇,更體現在海歸自主求職領域的拓寬,不再局限於與自己專業直接相關的個別領域,這在新技術領域更為凸顯。

  王凌告訴記者,在他看來,相比自己所學的商科,他身旁的理工科留學生求職可選領域更加寬泛。“以人工智能為例,有的學生回國后不僅能做AI,甚至能參與元宇宙有關項目,因為這些都需要人工智能等技術來做底層架構。現在國內相關領域的企業非常多,站在‘風口’的新興技術企業也不在少數,留學生需要抓住機會。”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