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匯聚多方智慧  “金課”啟智潤心

——走進幾所高校的思政課堂

本報記者  吳  月
2022年06月10日05: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近年來,很多高校在思政課上積極採用案例式教學、探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專題式教學、分眾式教學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建設智慧課堂,努力實現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取得了積極成效。

  近日,記者走進幾所高校的思政課堂,記錄老師用心教、學生用心悟,打造思政“金課”的生動情景。

  北京理工大學——

  激活原理,理論照進現實

  課堂實錄: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都發生了什麼?”北京理工大學一間教室裡,同學們對授課教師、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劉新剛提出的問題各抒己見。劉新剛繼續問道:那麼,為什麼會有這場危機?它能夠被避免嗎?

  在同學們思索與求知的眼神中,劉新剛娓娓道來……這是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課堂,劉新剛以一張張曲線圖、柱狀圖、折線圖,結合《資本論》原著,對西方金融自由化在全球引發的現實問題進行批判分析。

  同學們認真聽講,展開更多思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加速演進?”“中國為什麼能保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劉新剛說,我國運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優勢,為資本設置“紅綠燈”,發揮積極作用、規避消極作用,貢獻了資本治理問題的中國方案。一連串的提問與互動,進一步拓展課堂的廣度與深度。

  師生感言:

  “要把生活中的問題講出道理,讓理論照進現實、照進課堂。”劉新剛說,思政課教師要有深厚的學理做支撐,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建構分析框架,把問題背后的道理說清、說透、說徹底,帶領同學們感受真理的魅力。

  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2020級本科生楊雨川說:“劉老師在課上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解答現實問題,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對我們有很大啟發。”

  記者觀察:

  有深刻的剖析和批判,有豐富的事實、案例、素材……一堂課下來,鮮明的問題意識、深入的理論分析令人印象深刻。思政課上,教師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深刻的思想理論啟發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發揮好思政教育的政治引導功能。

  天津大學——

  技術賦能,讓課堂更靈動

  課堂實錄:

  天津大學的一間教室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堂上,整面牆大小的屏幕代替了黑板。同學們戴上VR眼鏡,授課教師、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王磊輕輕點擊“開始”按鈕,大家仿佛瞬間穿越時空隧道,來到19世紀,置身馬克思的住所……

  沿著書架上藏書的書脊一一劃過,可以觀看《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等文獻的視頻介紹。“翻閱”幾本書后,一道練習題浮現眼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合寫的第一本著作是?”完成題目,可以繼續“闖關”,進入下一個場景。

  針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緒論部分,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發了虛擬仿真實驗“感悟和把握《共產黨宣言》的真理力量”,被評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課上,與歷史人物互動對話,學習《共產黨宣言》原文,在線答題……在老師帶領下,同學們頭戴VR眼鏡、聚精會神,時而點頭微笑,時而屏息凝神,沉浸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世界,學習掌握《共產黨宣言》的創作過程、思想真諦和時代價值。

  師生感言:

  天津大學精儀學院2019級本科生李祉溪說:“通過一副小小的VR眼鏡,思政課教材上的文字真正‘躍然紙上’。這種身臨其境式的體驗,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馬克思、恩格斯創作《共產黨宣言》的故事,以及歷史背后蘊含的寶貴精神財富。”

  “新穎的虛擬仿真教學方式,讓課程中的人物‘動’起來、事件‘亮’起來、理論‘活’起來,增強了課程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王磊介紹,學院建成了思政課虛擬仿真實驗室,目前已有90項體驗項目面向全校師生和社會開放。

  記者觀察:

  近年來,許多高校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增強思政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技術創新應服務於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注重實效性。天津大學的虛擬仿真實驗,緊緊圍繞教材中較為抽象但又十分重要的知識點進行設計,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走進歷史、身臨其境。這樣的技術創新,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

  北京化工大學——

  互動教學,發揮學生主體性

  課堂實錄: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支鋼鐵般的隊伍。他們用兩年時間,走完二萬五千裡﹔中央紅軍渡過24條江河,翻越18座大山……”北京化工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堂上,青年思政課教師司明宇用一連串數字,引入“重溫中國共產黨‘長征’之路”主題。

  介紹完理論框架后,司明宇將學生請上了講台。同學們圍繞主題、發揮特長、自行分組,講述長征故事。

  “湘江戰役中,被敵人俘虜后,躺在擔架上的陳樹湘乘敵不備,從腹部傷口中掏出腸子絞斷,壯烈犧牲……”四下鴉雀無聲,教室裡隻能聽見主講人劉雨菲同學沉靜的聲音。

  司明宇一邊聽,一邊記錄學生講述的要點。同樣坐在課堂上的北京化工大學教學督導組教師張美麟在聽課記錄裡寫道:“環顧課堂,我很受觸動,教室裡所有同學都極其專注,沉浸其中。”

  最后一組同學完成黨史話劇展示,教室裡掌聲響起,但課堂並未結束,司明宇再次走上講台,點評學生的分組展示,串講黨史故事和理論難點……

  師生感言:

  “打造思政‘金課’,需要准確把握教師與學生的‘供給側’結構。”司明宇說,“在情景式‘翻轉課堂’的互動實踐體驗式教學中,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學生進行旗幟鮮明的引導。同時,還要把准學生的求知‘困惑點’、內心‘需求點’、情感‘觸發點’和思想‘共鳴點’。”

  坐在教室前排的李銘萱同學,每次都早早來佔座。“司老師的思政課既有理論深度,又有情感溫度。在小組展示中,我們有很大自主學習和探索空間。老師的總結評述十分精彩,讓我們對很多問題‘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記者觀察:

  思政課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課堂上,教師要做好畫龍點睛工作,加強引導和總結提煉。啟發式、浸入式、互動式的教學模式,有助於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互動,及時回應大學生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讓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浙江大學——

  注重實踐,用好社會大課堂

  課堂實錄:

  擼起袖子、扛起鋤頭、翻土挖溝、除草播種、育苗施肥……浙江大學海寧國際校區開辟的菜園,是學校“沉浸式”思政課的一個重要陣地。在這裡,同學們參與勞動,熱火朝天。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學院2021級本科生姜雨浩從小在城市長大,來到田間地頭,有種說不出的興奮。前面的同學犁完地后,他小心翼翼地將一株番茄幼苗栽入土中。“當我親手捧著幼苗、觸摸泥土的時候,我感受到了勞動的意義。”課余時間,他經常來到菜園,看看自己親手栽下的番茄苗長勢如何。

  今年春季學期,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后勤集團聯合海寧國際校區,開展將勞動教育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改革,新增田間勞動、勞動模范進課堂等模塊。

  每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組的老師們都會組織備課會,還將同學們“身邊的陌生人”如食堂師傅、物業工作人員等請進思政課堂。學生們走進食堂體驗食品制作、來到校園服務中心體驗保潔工作,在實踐中培養正確的勞動觀。

  師生感言:

  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代玉啟教授表示,此前,部分思政課存在實踐體驗不足、教師講授較多、學生參與不夠的問題。“課程引入了主題式教學、模塊化設計,不僅在理論層面加強對勞動觀相關內容的學習,而且緊緊圍繞勞動教育展開實踐教學設計,幫助學生將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與身邊鮮活的實踐聯系起來。”

  “思政課上,我們不僅在思想上有收獲,還能參與實踐,在勞動中歷練成長。田間勞動像是一個能夠觸類旁通的‘開關’,激勵我以后更好地參與科研實踐、服務人民的實踐。”姜雨浩說。

  記者觀察:

  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講。上好思政課,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同學們能更好地把人生抱負落到實際行動中,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10日 06 版)
(責編:牛鏞、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