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新發展階段,需要什麼樣的工程師隊伍

朱高峰
2022年05月19日08:3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新發展階段,需要什麼樣的工程師隊伍

當前,我國進入了新發展階段,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在不斷提高。新階段,工程師應該處於什麼樣的地位?發揮什麼作用?工程師精神與科學家精神、工匠精神又有什麼異同?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亟須厘清的問題——

工程師群體誕生於工業革命中

工程活動是人類成長進步的基本活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活動,科學技術的生產力特征要通過工程活動得以體現。在現代科學尚未出現、技術水平還十分低下的人類社會早期,人們已經開始從事各類工程活動,並且留下了一些輝煌的業績。各種有一定規模的工程,其主導者——項目的思路提出者、規劃設計者、活動組織者和指揮者,就是歷史上的工程師。

歷史上的工程師當然還缺乏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撐,還談不上掌握現代科學理論的水平,也不會有現代各種先進技術的造詣。他們只是憑借其過人天賦,在主持工程活動的實踐中,善於總結經驗教訓,歸納技術訣竅,找出成敗關鍵,通過反復摸索,最終取得了超越時代、彪炳后世的杰出工程成就。從歷史上看,他們是燦爛之星,但也是鳳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

人類發展到使用工具、進而制造工具的歷史階段,就出現了工匠。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工匠的技藝也在不斷提高,在歷史的不同時期,許多地域均陸續出現過大師級的工匠,其中的佼佼者,也是一些大型工程的主持者,如中國戰國時代的墨翟、魯班等人,可以說,他們既是杰出工匠,也是優秀的工程師。

在17∼18世紀開始的工業革命中,隨著技術的發展進步,原來以個體生產者為主的手工業生產通過手工工場逐漸向大規模的現代化工廠發展。產品的數量增加了,企業的規模擴大了,工人隊伍也擴大了,原來靠工匠個人的精雕細刻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工匠們原來的知識主要是個人手、腦掌握的默會知識(tacit knowledge)或稱隱性知識,這時需要使之在大量的工人中傳播。這就要把在人腦中的隱性知識轉變為可以表達出來並用書面形式記載以便傳播的顯性知識,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把實踐上升到理論,或從已有理論中找到實踐的依據,這也就是理論與實際結合的過程。

隨著這種結合的逐步深入,一個新的群體——工程師群體形成了。這是一群既掌握一定科學理論知識、又能熟練進行實際操作、具有工程經驗的人,他們是從科學家中一部分對實際工業生產有興趣者和工匠中文化基礎較好、願意學習接受理論熏陶者相向而行中產生的。

現在還有些人認為,解決當代的工程問題需要科學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結合,需要這兩個群體的合作。應該說,這樣的情況曾實際存在過。但筆者認為,用之於現實卻是弄錯了時空——面對幾百年前已經產生並不斷壯大的現代工程師隊伍,再要套用當時的情況來比附目前的形勢,甚至指導目前的任務,則無異於刻舟求劍,完全脫離了時代背景。

現代工程師培養要通過學校教育,在工程實踐中鍛煉成長

一般來說,工程師不從事純科學研究工作,在純科學的理論深度上遜於科學家,他們也沒有專業工人在實際生產勞動中積累的熟練的操作經驗,但他們既有較全面的工程實踐經驗,又了解和掌握現實工程活動的完整過程及其原理。因此工程師是從理論和實際兩方面及其結合的角度面對和處理全部生產過程的,他們可以選擇合適的材料、設計合理的工序,進行新產品的開發,並不斷進行產品的改進。同時他們還懂得一定的經濟、管理等知識,在設計、實施產品開發、生產時能了解其經濟價值,掌握其市場前景,對企業的創建和發展有實質性的發言權,有時甚至是決策權。此時的工程師已經由原來的科學家和工匠的身份中脫穎而出,成為工程的主導者。

如前所述,工程師群體是工業革命的產物,是工業革命中形成的現代工人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在生產力領域,他們是工人階級的頭部,是實施當代工程的核心力量。那麼,該如何培養工程師呢?

現代工程師主要是通過學校教育、在工程實踐中鍛煉成長起來的。在學校期間,他們通過課堂和自學學到了基礎的科學和工程理論知識﹔通過實驗和實習,受到了基本的技術和工程實踐訓練。畢業時,他們就已經是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工程師的毛坯,在實際工程崗位上能夠很快成為真正的工程師,擔當起工程建設的重任。這意味著,工程師本身就體現了科學家精神與工匠精神的結合,更進一步說,培養工程師是當代社會中實現這種結合的唯一可行的途徑。

龐大數量的工程師隊伍是產業發展中的骨干

長期以來,工程師這個群體面臨著沒有正高職稱的窘境,在一些情況下還以“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等稱呼來代用,與科學家、教師等相比,使之難免從職業上就有矮人一等之嫌。值得慶幸的是,此事經反復努力爭取,已在近年基本解決。但這只是一個方面,關於工程師的社會地位問題,並未完全解決——我們對工程師的性質、地位、作用等很少涉及,對需要工程師來做什麼,社會層面上似乎也沒有人關心。

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問題,二是認識方面的問題。在人生觀價值觀方面,改革開放后的經濟快速發展,在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也在社會上興起了一種賺快錢的思想。需要刻苦學習、穩扎穩打、工作又辛苦的工程師作為一種職業,似乎並不被人所青睞。在認識方面,中國歷史上向來就有重道輕術的傳統,表現在科學技術領域,很自然就形成了重科輕技的傾向。此外,還有一種現象也值得警惕:隨著工業化進入中后期,社會上唱衰工業、制造業的聲音也不斷出現。凡此種種,導致熟練工種的勞動力來源大量缺乏,對我國工業發展的消極影響不容低估。

回到工程師這個話題。從數量上來看,科學家難以准確定量,但數量不會很多——科學研究需要有足夠強的隊伍,但並非隊伍越大、人越多越好。科研隊伍的規模是否合適,取決於問題的多少、財力支撐的強弱。而工程師隊伍則是直接與經濟、產業發展相關聯,經濟規模越大,需要的人也越多。同時,現代科學的發展,相當部分也是依托於工程的進展,如太空探索、破解宇宙之謎,就要以航天等工程為基礎。因此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傳統產業的擴張、技術進步和迭代都需要規模不斷增長的大量工程技術人員。從人才隊伍來看,工程類本科及以上學位的畢業生都是工程師的主力和后備軍。職業教育中的工科畢業生,就業后職稱上屬於技術系列,而技術系列也是工程系列的組成部分。因此,工程師應是一支龐大的隊伍,是產業發展中的骨干。

綜上,鑒於工程和工程師的極端重要性,因此要大力提高工程師的地位,清晰地闡述其作用、特點,宣傳其在國家建設發展各方面的貢獻,樹立從事工程師職業的榮譽感。

具有鮮明特點的工程師精神

工程師精神一些方面與科學家精神、工匠精神有共同點,如愛國、奉獻、敬業等,但工程師精神也有其獨特性,有的即使用詞相當,但其內涵上卻有不同側重。工程師的基本特點是理論與實踐結合,技術知識與非技術知識融合並重。

因此,工程師精神中需要格外強調的是奮進、求實、協同、系統性思維、嚴守工程倫理等。

奮進,是工程師精神的主要內容。工程師是負責實際工程的群體,而工程的目的是造物,一方面是造出新物,過去未有之物。因此要解決大量的新問題,如原材料的獲取和選用、加工方法和裝備的研究開發、工藝流程的組織、產品的設計和生產等。另一方面是對已有的產品,在大批量生產中如何保質保量,包括各種標准的確立、產品的檢測、認証等技術基礎的構建,以及如何提高生產效率、如何對產品或建筑進行維修保養等。這裡面既有老問題,也到處都是新問題、新機遇。作為工程活動的核心團隊,工程師們要解決各種新問題,做出滿足社會各方面需要、提升人們生活水平的各種新產品、新設施。並且,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人們要求的不斷提高,受制於市場競爭的動力和壓力,需要不斷開發生產各種新的產品,改進提高原有的產品。通過這個過程,工程師們自己也在不斷前進,因此奮進是工程師精神的首要內容。

求實,是要講實話,做實事,求實績。講實話就要說清能做還是不能做,能做到什麼程度就說到什麼程度,不要虛張聲勢、虛頭巴腦,不能把主觀願望當作客觀真理。做實事,就是要做有用的事,不要搞面子工程、擺花架子。講實效,就是要有真實效果,不要湊數字,工程效果往往沒有最佳,而隻有次佳,在現實條件下盡量做到好,搞方案時不可能搞很多個,最終選擇也只是在有限的方案中認為較好的那一個,而是否真正較好也要看實際結果。

協同,就是要善於和別人、很多人一起合作。工程一般包括多個方面,涉及多個技術領域,還有各方面資源籌集、組織管理等工作,所以一般是團隊協同工作。大的項目有時有成千上萬人,即使開發一個小的零件,也涉及材料、加工、測試、試驗等各個環節。這些人專長不同、知識不同、性格不同、具體工作性質不同、思考問題方式不同,要能順利工作,就要圍繞共同目標,找到共同語言,達成共同意見。這有時比單純的技術攻關更難,這就要有高度的協同精神,有時還要排除個人名利的不當干擾。

系統性思維,工程不管大小都需要有這種思維。在做科學研究、科學實驗時,為了驗証一個原理、觀念,我們往往要排除各種干擾因素,創造理想的環境,做到越純越好。但是工程是在實際環境中進行的,無法排除環境的影響,必須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在技術層面,一般會涉及多個專業領域,所需條件會涉及人、財、物等各個方面,因此工程師必須具有系統性思維。當然,工程師也有分工,多數工程師只是具體負責某一方面的工作,但在思維方式上必須要考慮自己負責的工作與其他方面的關系,受哪些方面的影響,對別人有什麼要求,自己的工作結果又會影響哪些方面,如何做不會給別人造成障礙……如果是承擔一個方面的負責工作,或者更高層次的工作如總工程師等,其考慮的范圍當然更廣了。

嚴守工程倫理,是指工程也有倫理規范,涉及環境、人際關系、價值、守信等各個方面。工程師必須遵守這些規范。這裡要說明的一點是,工程師大多不是工程活動的業主,他們一般是雇員,但是工作性質卻決定了他們往往最容易了解工程活動中違反倫理的問題,如降低標准、偷工減料、破壞環境、隱瞞缺陷等等。此時,作為工程師不能一味遵奉雇主的指令或意願,也不能一味追隨某些政府人員的主觀意願,必須站在正義的立場,堅持真理,堅持工程師這個職業、這個稱號的尊嚴和榮譽,與違反倫理的現象作斗爭,這在一些國家的工程師組織制定的工程師守則中都有明確規定。

綜上所述,在向現代化強國奮進的征程上,我們必須不斷提高對工程師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必須提出樹立、宣揚、推廣工程師精神,吸引更多青年加入工程師隊伍,與其他各類人才共同向既定目標奮進。

(作者:朱高峰,系中國工程院院士,正高級工程師)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