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知網涉嫌壟斷被查——專家談知識資源平台常態化監管

2022年05月14日08:2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5月1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消息:根據前期核查,依法對知網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調查。隨后,知網發布公告稱,堅決支持,全力配合,“將以此次調查為契機,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徹底整改”。

此次知網被立案調查,釋放了什麼信號?涉嫌實施壟斷行為,表現在哪些方面?該如何優化解決?記者就此專訪了反壟斷領域專家。

“人為制造知識流動壁壘”

今年4月,因近“千萬級別”的續訂費用和“苛刻”的續訂條件,遭中科院反對,知網曾一度暫停中國科學院對CNKI數據庫的使用權限。近年來,因連年漲價、涉嫌壟斷經營等行為,知網屢屢被推上風口浪尖。

一次次成為新聞熱點的背后,知網涉嫌實施的壟斷行為,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時建中表示,知網收錄的中文學術文獻種類與數量、期刊數量以及獨家期刊的數量和質量、用戶規模及覆蓋率、用戶依賴程度、市場銷售額等均長時間明顯處於領先地位,在學術文獻收錄和服務協議中設置不公平的格式條款,無論是採購學術文獻還是銷售知識數字化產品的價格“幾乎不受競爭約束”,具備處於市場支配地位的特征。

時建中認為,綜合各方面信息,知網與大量期刊、高校簽訂獨家協議,限制它們與其他第三方學術文獻數據庫服務平台合作,鎖定上游優質學術資源,人為制造知識流動壁壘,使其他競爭者難以與其開展公平競爭,影響知識的分享和傳播。

“同時,知網通過低價收錄、高價出售的方式獲取超高利潤,在缺乏正當理由的情況下,連續多年大幅提高數據庫價格,增加了用戶的負擔,損害了消費者利益。”時建中說。

“實施常態化監管的標志性事件”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專家庫專家、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孫晉稱:“對知網立案調查是國家反壟斷局成立以來,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對平台經濟依法實施常態化監管的標志性事件,彰顯了國家在法治軌道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規范和引導企業健康發展,讓資本和技術更好地服務高質量發展和助力共同富裕的決心。”

時建中認為,知網是典型的平台企業,對其立案調查是深入貫徹黨中央關於實施常態化監管的具體舉措,有利於向市場釋放清晰明確的信號,讓市場對法治建立起更加可靠、穩定和持續的預期,增強平台企業的自我合規意識,引導和激勵平台企業通過技術革新和模式創新開展高水平競爭,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

在孫晉看來,互聯網平台企業作為數字經濟的主導力量,在為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科技進步、便利人民生活等方面作出貢獻的同時,也產生了諸如資本無序擴張、壟斷與限制競爭、不公平高價、侵害消費者權益等問題。

“因此,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互聯網平台企業乃至所有市場主體規范和發展的關系,引導其健康發展,使之服從與服務於人民和國家利益。”孫晉表示。

“糾偏經營行為和矯正定價機制”

在信息爆炸、技術手段越來越發達的今天,知識分享卻面臨“困境”:高水平學術資源付費過高,能免費的資源質量又過低。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石,競爭性市場具有不可替代性。”孫晉坦言,通過知網商業運作模式和市場競爭格局不難發現,一旦相關市場的競爭性減弱,將會導致該市場內商品或服務價格迅速持續攀升,產品產量隨之減少,服務質量逐步降低﹔從長遠來看,還會阻礙知識傳播和創新,進而損害創新發展,妨礙知識傳播,阻礙國家進步。

孫晉坦言:“知網事件告訴我們,當市場不能及時有效解決自身問題即出現市場失靈時,就需要執法機關的及時干預與介入。當然,執法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通過執法對經營者涉嫌壟斷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目的在於糾偏經營行為和矯正定價機制,促進平台企業等經營者規范與發展並重,在公平競爭中發展壯大、行穩致遠。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通過破除壟斷確保市場競爭自由、充分、公平,效率才會提高,服務才會改善,價格才會公允,從而實現有效供給、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孫晉認為,執法之后還需要國家在學術數據庫的開發、運營過程中充分引入或培育市場競爭力量,打破傳統的學術數據庫版權資源壟斷,形成多元競爭格局,從而確立市場競爭機制,並使之有效運轉。“隻有如此,政府與市場良性互動,才能真正推動知識共享、學術創新和技術進步,更好地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社會整體福利不斷提升,助力高質量發展。”他說。

(本報記者 陳鵬)

(責編:何淼、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