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大齡”考研生被熱議 高等教育不隻屬於年輕人

2022年01月07日08:46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大齡”考研生被熱議 高等教育不隻屬於年輕人

  近來,大齡考研又成了熱點議題。在社交媒體上,一個女孩寫下母親45歲考研上岸的故事,引發網友關注。與此同時,一些“大齡”考研生也走進公眾視野。

  對此,有網友覺得生活本就不易,中年人這是在加劇內卷,跟年輕人搶研究生名額﹔有人則覺得這位母親很勵志,是獨立女性的典范,人就該不服輸、不服老,有夢就去追。

  今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面臨的挑戰不再是能不能上大學,而是千萬量級的大學本科生在畢業后如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同樣令人驚嘆的是,2017年,參加研究生統考的考生就已突破200萬人,報考2022年入學的研究生考生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460余萬人。

  而在如此巨量的考生當中,一些“大齡”考生參加考試並被成功錄取,說明我們的社會正越來越多元化,人們獲得高等教育機會的途徑也早已不再局限於二三十年前“一考定終身”的狹隘認知中了。

  有人說,研究生需要年富力強,這樣才能心無旁騖地做實驗、刷文獻、發文章。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筆者曾於北美求學6年,歷經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階段,彼時常常為身旁或兩鬢斑白、或兒女已入讀高中的同學所震撼。在讀研期間,同學中常有已經事業有成的中年人,他們有的是為提高職業生涯的天花板,有的則隻為追夢而報考就讀研究生。一位年近50歲的同學,與20多歲的競爭者們一樣,經歷了頗有難度的GRE考試,准備了詳盡的申請材料並最終獲得了東亞區域研究專業的錄取。在一門中國科技史的博士研討課上,我還遇到了一位年紀比教授還要大的“大齡同學”,他一邊打工一邊讀博,懷揣研究清史的夢想繼續求學。

  和20歲出頭的年輕人比起來,大齡研究生常常有著更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工作經歷,更加篤定清晰的研究方向,以及更強大的抗壓能力。此外,許多工作多年的職場人,在面對飛速變化的行業時可能發現自己現有的知識儲備不足,希望能更加系統地進行學習,對某個重點課題進行研究。帶著這樣的目標重返高校讀研的職場人,往往還會把研究的結果帶回職場,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誠然,放眼全球的高等教育機構,正在攻讀研究生的大齡乃至高齡學生並不是多數。但是,能夠給予他們機會報考並最終錄取的地方,往往擁有更活躍的經濟發展,更可愛的學術氛圍,更包容的社會環境。

  因此,我在“大齡考研”這個事情中看到的,是中國人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有底氣去突破限制,去追求自我價值的提高。當越來越多的人不再被年齡、性別、身份禁錮,為知識、為理想、為更好的平台、為能創造更高價值的工作去學習提高的時候,個體的微光就會匯聚成群體的力量,進而拓寬社會的維度,促進社會的流動性,釋放更多的機會。

  社會對待教育與學習的態度,也應當放下關於年齡的固有成見。教育與學習不僅是年輕人的“專利”,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必須的。在不斷革新的社會中,終身學習是讓人保持競爭力和清醒頭腦的方式,也是人之為人的巨大樂趣。

  2005年,金庸先生在81歲高齡時獲得劍橋大學榮譽博士的情況下,還能按部就班申請劍橋大學的碩士,並於2006年完成碩士論文,2007年獲得哲學碩士學位。老人家這還嫌不過癮,於2010年完成博士論文《唐代盛世繼承皇位制度》,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

  耄耋之年的金庸先生尚能有如此活力,踐行“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45歲的母親讀研,又有什麼不妥呢?(權奇也)

(責編:溫璐、薄晨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