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周口師范學院:立足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思政課堂

2021年12月29日08:3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立足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思政課堂

   “大家找找課本上列出的古聖賢達,哪些和咱們周口有關?”

   老子、孔子、庄子……

   “越了解周口,越熱愛周口。越熟悉傳統文化,越熱愛中華。”周口師院的老師王茂森說,這學期備課時,他請教學校研究地域文化的老師,將地域文化因素和思想政治課創新結合,思政課接地氣了,學生愛聽了,講起來也更精彩了。

   近年來,周口師范學院黨委持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著力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學校文化有機融入人才培養各環節,講好本地故事、紅色故事、奮斗故事,引導師生從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汲取滋養,豐富涵養,提升品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進一步增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增進了學子的家國情懷,讓學子認知家鄉、愛上家鄉、建設家鄉。

  融入傳統文化,講好身邊故事

   河南周口,素有“華夏先驅、九州聖跡”的美譽,是漁獵文明、農耕文明的濫觴和中華姓氏、龍圖騰、道家文化的起源地,文化底蘊深厚,為學校思政課開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周口師院持續開展傳統文化專題講座,十年專注一件事。自2011年開始,學校組織編印《周口地域文化十二講》,把“周口地域文化校本特色課程”列入人才培養方案,每年面向大一新生開展周口歷史文化系列講座,幫助學生了解周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此外,周口師院還完成了《近代以來傳統農區村落文化共同體研究》《越調申派青年表演人才培養》等有關周口傳統文學的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多項,成立了閔惠芬藝術中心、張伯駒藝術研究中心、書畫藝術研究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周口民間藝術博物館等10余個研究機構,為傳統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課堂打下堅實基礎,讓傳統文化增強思政課親和力、影響力。

   學校圍繞傳承傳統文化,開設了音樂表演專業(地方戲曲方向)和“越調經典劇目賞析”、申鳳梅藝術賞析、“周口作家群研究”等特色課程,探索形成了“互聯網+越調”“專業教育+公共美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文化育人方式。“周口作家群研究”被遴選為國家圖書館公開課程。

  聚焦革命文化,講好紅色故事

   在周口這片熱土上,無數中華兒女為了救亡圖存,書寫了一個個鮮活的革命故事:中山艦艦長李之龍曾在此以教員身份為掩護開展黨的早期活動,北伐時期賀龍元帥曾在此播撒紅色革命火種,抗日英雄吉鴻昌生於此長於此……

   在講到愛國主義精神時,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田新輝把課堂搬到了吉鴻昌紀念館。

   “吉鴻昌18歲追隨馮玉祥開始了革命生涯,實現了從一個舊民主主義者向一個共產主義者的轉變,最后為了抗日救國壯烈犧牲。”

   看著一件件陳舊而又鮮活的陳列品,田新輝老師在講述過程中幾度哽咽。吉鴻昌將軍的愛國主義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每一位同學。

   “太震撼了!尤其是看到抗日英雄吉鴻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就義詩之后,令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青年學子一定要高揚愛國主義偉大旗幟,把革命先烈的意志化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實際行動!”一位學生表示。

  挖掘學校文化,講好奮斗故事

   “張校長,我們想您。張校長,請您放心,您未走完的路,我們一定替您走下去……”

   由周口師范學院師生精心排演的音樂情景劇《夢想的堅守》正在震撼上演。該劇以周口師范學院優秀校友張偉校長的感人事跡為素材,展現張偉扎根農村、艱苦奮斗、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我們為擁有張偉校友感到自豪,他用生命踐行了‘師范’二字,我們要學習他鞠躬盡瘁,獻身教育的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提升自身素質,在學習中陶冶情操,在實踐中磨礪自己。”看了情景劇《夢想的堅守》后,新生何天祺流著淚說道。

   每一所大學都有動人的故事,周口師院也不例外。在學校思政教育中,周口師院注重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邀請老教師、杰出校友來校作報告,成立學生社團挖掘校史資料,講好校友故事,使學校發展奮進故事在學生間得到有效傳播,前輩先賢的治學精神與道德風骨能夠賡續。

   校黨委書記王雲彪、校長臧振春帶頭為新生開講思政第一課。其他校領導和老領導、老教授也結合自身專長為不同專業的新生講述學校的歷史文化和發展沿革。這一舉措,實現了每年7000余名入學新生校史校情教育的全覆蓋。

   “對於一所地方大學而言,學校所處的地域文化以及歷史積澱下的學校文化是學校發展的底蘊。”王雲彪說,下一步學校還要繼續深挖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讓學子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成為文化育人的最鮮活教材,讓學子熱愛家鄉、建設家鄉。

   (本報記者 王勝昔)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