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教師既“公轉”又“自轉”如何成為可能

2021年12月14日09:1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既“公轉”又“自轉”如何成為可能

  陝西省紫陽縣洞河鎮米溪教學點的老師們探討教研教學。新華社發

  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香坊鄉北王村老師為學生講課文。新華社發

  浙江省建德市文化館為中小學校及幼兒教師開展農民畫免費技藝培訓。寧文武攝/光明圖片

   雙減”,給教師學習和專業發展帶來全新挑戰。

   一位老師在網絡晒出他的工作日程表,從早上到校到晚上離校,在學校工作時間超出10小時。回到家裡,吃完晚飯,打開電腦,准備第二天的課。在班級群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任務:調查問卷、書本費用的繳納檢查核對等。

   最新的一份涵蓋北京市公立學校包括小學、初中、高中3個學段的在編在崗教師,回收上千份的網上調研有效問卷,讓北京教育學院副院長湯豐林陷入沉思。“這份《北京市教師學習現狀與策略研究調查問卷》表明,教師學習有需求,但時間不足。”湯豐林說。

   如果說“公轉”意謂教師的日常工作,“自轉”意謂教師獨立自主性的學習。面對家長的高期盼,教師如何平衡“雙減”之下的工作學習?多重挑戰之下,如何激發教師學習興趣,提高自己的思想品位、人文素養、專業能力?作為教師,既“公轉”又“自轉”如何成為可能?

  破題之一 教師學習動力如何更有效地被激發

   “雙減”背景下,教師面臨工學矛盾突出的問題。

   調查顯示,制約教師學習因素,排前三位的主要是:工作太忙,培訓時間與工作安排相沖突,佔82.8%﹔缺乏自主選擇權,一是關於學習機會的選擇,二是學習內容的選擇,三是培訓沒有針對性沒有效果,佔比31.3%。

   “教師說沒有時間,肯定是一個現實問題。但是這個問題背后其實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調動教師積極性的問題。” 作為語文教師的張聰認為,教師工作是一個非常具有創造性的工作,教師的熱情、主觀能動性在其中要產生很大的作用,而不是被迫忙起來。

   “我發現,最大的動力,就是以修為的姿態不斷地解決自己的問題。”北京教育學院副教授李懷源通過自己的經歷體悟到:一方面學歷進修的經歷就是自我完善的過程,另一方面,教師學習最好的場所還是在課堂。

   李懷源解釋,自己要給小學生上課,給新教師上課,給不同類型的語文教師上課,給研究生上課,也要到北師大跟隨導師學習。在不同的課堂上,收獲不同。

   “教師學習是一件既簡單又困難的事兒。教師學習需要有情懷,以知行合一對待生活﹔教師學習要有治學的態度,以融合態度對待學問﹔教師學習要有專業要求,以敬畏之心對待學生。”李懷源直言。

   教師素質是提高學生學業成就的關鍵變量,而教師參與高質量的學習則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最為有效的途徑。

   從教近30年的人大附中通州校區副校長程嵐表示,自己的成長,無不與融入學校、年級、教研組、備課組、教學班等共同體以及先后加入的國內外多所高校教師組織的專業學習共同體相關。“存在於教師身邊的種種學習共同體,是教師專業發展依托的直接的人際環境。這個環境中的文化氛圍、價值理念、行為范式塑造的共同體文化,則為教師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內生驅動能源。”

   “給教師‘減負’是提升教師業務水平,讓教師能夠靜心去做教學工作的一個基礎。而這個減負首先建立在對教師團隊的比較專業化的管理的基礎之上。”張聰深有體會。

   “如何真正發揮教師的積極性,這其實要靠學校管理者的管理思路、管理水平。管理者是不是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平台?能夠促使教師自我提升?管理者是不是能夠關注到那些默默付出的老師,並給予相應的尊嚴?管理者是不是真正在為教師服務?還是更關注自己的發展?整個學校的氣場、氛圍是推動教師提升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張聰深有感觸。

  破題之二 教師學習成效如何轉化為育人效果

   作為2021年入職的一名新教師,杭州蕭山區新街小學二年級語文老師莫佳菲在兩個多月的工作時間裡,真切地意識到了教師這兩個字的神聖,尤其是在“雙減”之下,做一名新時代教師肩負的責任。

   “‘雙減’與提質並行,減負不是減責任而是求發展,提質增效才能更好發展。”杭州蕭山區新街小學校長俞雅萍告訴記者,課堂聯結著教師提質與學生減負。學校以課堂教學為載體,發揮青年教師的學科專長、訓練青年教師課堂把控能力、磨煉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品質,為“雙減”加勁。

   教學從點滴改變。“每次聽課,我會認真做筆記,然后對自己的備課教案進行修改,將其他教師的優點和長處應用到我的課堂教學當中。‘雙減’之下,更要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質量,從學習中改變自己固化的教學模式,少說‘聽懂了嗎?’,多說‘我解釋清楚了嗎?’,少些‘結論’多些‘引導’,等等,讓孩子成為課堂的主體,發揮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莫佳菲說。

   “雙減”出台,樹立的是“立德樹人”“全面發展”,鼓勵支持教師優化教學方式,切實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雙減’工作把抵消重復的‘體力活’減下去了,但是教師的腦力活一定要增上去。考試命題與作業設計一樣,也是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維度上的考察,促動教師精進教學基本功,從源頭上減少機械、重復、低效的考試和作業。”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

   教師學習就是讓老師可持續發展、終身發展,為學生的發展尋找到最優的支撐。

   “當前必須要關注如何提升教師的思維能力。實踐中思維的精細度、開闊度、創新度、生長度和融通度等是制約教師發展最大的瓶頸和難題之一。”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李政濤認為,要改進教師的價值觀教育,這對於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非常重要﹔拓展教師的格局和視野,格局決定結局,視野都有邊界,邊界像一堵牆,妨礙教師走向新的成長空間和發展世界。

   “自己以前的教育經驗是幫助小方孩子成長還是阻礙了學生的發展?”

   “大多數情況下你是怎樣克服職責倦怠的?”

   “管理層的人應該改進自己的哪些無效的管理方法?”

   “教師如何將自己活成一束光?”

   在蘭州市新區方家坡學校,學校鼓勵每一位老師“教研打卡”“閱讀寫作打卡”。每一位老師,每天都有“學術積分”,每天都有“精彩記錄”。方家坡學校黨支部書記、執行校長高進儒禁不住說道:“學習、研究、實踐、反思、交流、合作、共享、創新等核心詞,成為了我們的熱門話題。在這裡,我們看到了隱形的論文、優質課、學術講座、教材教法,我們看到了‘小方人’的反思能力。”

   教師的學習一定不是程式化的、經驗型的,而應該是探索型和研究型的。“學習不僅僅是個體行為,更應該是組織行為,應使學習、研究成為教師的生活當時。教師帶著研究的眼光看待日常工作,意味著對習以為常的事情有著經常性的自覺思考。”高進儒說。

   “碎片化的學習使思維停留在表面,思維不能深入地發展,教師如何影響學生?如果教師學習是系統的、深入的,如果教師學習實踐有了很好的轉化,也就有了更大的學習動力。”北京教育學院教授李雯表示,提升教師的學習能力和成效,學習成效要轉化為育人的效果。

  破題之三 教師支持體系如何更好地完善豐富

   建構高質量的教師培訓與發展體系,核心目標是通過培訓激發並促進教師自主學習的動力與行動。未來教師培訓變革的重點應從“推動培訓”轉變為“促進學習”。

   教師學習需要哪些支持?

   《北京市教師學習現狀與策略研究調查問卷》顯示:一是內容需求方面,教師非常需要的學習內容包含所教學科的教學方法、教師心理調適、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科教學、學科單元教學的知識與技能、所教學科的知識與前沿理論、作業設計的知識與技能、基於個性化學習的教學知識與技能、學生行為與課堂管理、學生心理、學生評價等。二是教師所需專業支持。61.3%的教師認為應該為自身發展提供時間保障﹔48.9%的教師認為應提供自主選擇學習活動的機會﹔28.8%的教師認為應提供有效的激勵機制。三是從制度情境來看,專業學習共同體對教師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在第二屆教師學習與專業發展研討會上,“開心農場”是福建教育學院校長研修部正高級教師陳曦對教師培訓機構創設教師學習的期待。

   陳曦解釋,“開”是要有開闊的視野、開放的姿態和開明的方法,隻有教師的視野打開、心胸打開、知識邊界打開,教師學習才有活力,才能夠向未來﹔“心”是呵護教師的內心,促進和支持教師終生學習和終生發展,促進和培養學生心智能力成長和提升﹔“農”是要有農民的心態,打造良好的培訓生態,支持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都能夠有效地學習﹔“場”是學習發生的場域,可以是群,可以是圈,也可以是社團,要用多元的形式讓老師在鬆散的氛圍中開展聚焦主題的集中式學習。

   “要給信任、給保障、給支持、給激勵。”湯豐林建議。

   李雯認為,從教師學習的實踐落實角度,有三個很重要:一是要深化教師學習研究,系統、深入研究教師學習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二是要優化學習設計,無論是教師學習的項目方案還是某項具體的學習活動,從目標、內容、方法、產出、評估和資源等,都要進行嚴謹的設計,科學設計的前提是深入研究,沒有深入研究做支撐,僅僅在技術層面做設計遠遠不夠。三是要建構教師學習的評價體系,通過評價讓教師作為學習者真正看到學習的過程軌跡和最終產出。

   (本報記者 靳曉燕)

(責編:郝孟佳、溫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