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84位新院士的“入院第一課”

2021年12月10日08:55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84位新院士的“入院第一課”

  前不久,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84人。院士到底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近日,中國工程院分別在北京和上海舉行2021年當選院士學習教育暨頒証儀式,數十位工程科技界的領軍人物排排坐,聽老院長宋健、徐匡迪、周濟等人講“入院第一課”,學習該如何當院士,並且還領了一份沉甸甸的“課后作業”。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強化兩院的國家高端智庫職能,發揮戰略科學家作用,積極開展咨詢評議,服務國家決策。

  宋健是我國控制論、系統工程和航空航天技術專家,曾任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中國工程院院長。今年12月,他剛好90歲。上課那天,他在台上站了半個小時,嘗試用歷史勾勒出院士應有的樣貌。

  “過去幾十年都是這樣過來的,我們應當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他說。

  “‘兩彈一星’,中央下那麼大決心,根據是什麼?”宋健說,“老前輩給中央講,原子彈到底有什麼了不起,毛主席、周總理他們信了。搞原子彈需要鈾,李四光院士拿一塊礦石放到中央領導的桌子上,說這裡面就有。”他舉起手指頭指著桌面,努力復原李四光說服中央領導的場景。

  “正好這個時候錢學森從美國回來了,他去給周總理、彭德懷、陳賡、陳毅宣講,說中國能做航天,能做導彈!科學家提出建議,中央採納了,所以‘兩彈一星’成了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戰略決策。”他說。

  不僅“兩彈一星”,“863計劃”、載人航天等重大成就的取得,都與老一輩院士的堅持和堅守密不可分。在宋健看來,當院士,就意味著“擔當天命”,“是歷史降臨下來的使命,落到了我們肩上”。

  中國工程院自成立以來,共選舉院士約1000人,其中有17位院士獲得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6位院士獲得“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共和國勛章”“七一勛章”“八一勛章”,以及“人民英雄”“全軍挂像英模”“時代楷模”等稱號。

  循著老院士走過的路,宋健給新院士留了“作業”,“向著總書記的要求,向戰略科學家前進。”

  但劃出高線還不夠,也要明確底線。

  針對院士隊伍中存在的不良風氣和問題,中國工程院老院長徐匡迪毫不避諱,直戳痛點。他說:“有的在院士增選中不夠客觀公正,有的在學術活動中不夠嚴謹,有的在社會活動中‘站台’‘撐門面’,有的甚至發生違紀違法行為。今年以來,已有兩位院士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徐匡迪再三強調,當院士必須“守正揚清”。這也是中國工程院首任院長朱光亞對徐匡迪的囑托。他在擔任中國工程院院長之后,專程去拜訪年邁的朱光亞。朱光亞本就話不多,全程基本沒怎麼說話。“我們離開,他送我們到電梯口時終於開口了。他拉著我的手語重心長地說,‘把好入口關!’”徐匡迪說。

  也因此,徐匡迪對於院士隊伍建設問題特別關注。早年,他對院士和院士候選人提出了“五個不希望”。如今,在更加復雜的形勢下,他將“五個不希望”與新院士共勉:一是不希望做什麼活動都參加的社會活動型院士﹔二是不希望院士為了提高某項研究成果的層次而去挂名﹔三是不希望院士以行業“祖師爺”自居、壓制中青年工作者或者是不同學術觀點的人﹔四是不希望院士參加商業操作和商業包裝﹔五是不希望或明確反對院士卷入偽科學和封建迷信活動。

  “這是我們第一次以這種別開生面的形式進行學習教育。”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說。明確院士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之后,他希望新院士“以成為院士為新的起點,以歸零的心態整裝再出發”。

  會后,今年增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立群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當院士是榮譽,也是責任,更是一個新起點。我們應該把自己最熱愛的科研工作,和祖國發展、人類共同命運結合在一起,那就是我們該做的事情。”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