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高校博物館:讓沉睡的資料活起來

2021年11月02日08:4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高校博物館:讓沉睡的資料活起來

  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蔣多攝/光明圖片

  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蔣多攝/光明圖片

  山東大學博物館文物展廳。資料圖片

  海南師范大學海龜救助站的志願者,在該校龜鱉博物館內向小朋友介紹海龜、淡水龜等龜鱉類動物知識,宣傳環保理念。新華社發

   剛過去的十一長假,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以其“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棟梁——梁思成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獻展”等精品展覽成為熱門打卡地。在校園游的參觀點中,高校博物館正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青睞。我國高校博物館的發展現狀如何?參觀高校博物館有哪些獨特之處?記者進行了採訪。

  1、高校博物館收藏優勢在哪

   走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博物館,仿佛置身航空航天發展的時光隧道。該館前身為北京航空館,成立於1985年,在北航飛機結構陳列室、飛機機庫基礎上擴建而成。2013年,北航爭取財政部、文化部投入經費進行整修后面向社會開放。

   “展品的收藏來自學科建設經費,科研成果的邊緣效應。”為了收集藏品,北京航空航天館原館長韓國軍不僅成了學校實驗設備處的常客,更常跑去各個院系搜羅寶貝。“當年,北航電子工程系有一套F-86‘佩刀’戰機的機載雷達,整整12箱零件,系裡沒地兒要處理掉,我趕緊跑去要了來,現在這套設備國內恐怕沒有第二家了。”韓國軍說,“博物館的藏品,都是伴隨著學科的發展,通過一代代積累,凝聚了很多前輩的心血。實驗廢棄的發動機、淘汰的風洞、暫時無處存放的機體,隻要院系許可,我們都會琢磨著拿來豐富館藏。”

   山東大學博物館從該校考古學系文物標本室發展而來,以出土文物收藏見長。1972年,山東大學考古系田野實習開始參與考古現場發掘,不斷出土文物標本,1995年正式建館,2018年在濟南、青島兩地辦館。山東大學博物館副館長肖貴田說:“本館文物藏品絕大部分來自考古專業師生田野實習發掘出土的教學標本,也有少量征集品和捐贈品,另外藏有大量動物教學標本。經多年積累,現存藏品有能力把公元前8000年到近現代的山東歷史串聯起來,出土文物不僅可以印証,而且可以重構齊魯文明史。”

   “相對來說,高校博物館起初都是圍繞教學科研建設的,沒有科普功能,教學之余做一些公共服務。北京中醫藥大學博物館每年都有採購標本的經費補充藏品,但多數高校並沒有專項收藏經費。中國地質博物館前身隸屬於地院實驗室,中國農業大學博物館的生物資源一定比科技館強,雖然展覽的形式、手段不如科技館專業,但資源稟賦、人才儲備都很強。”韓國軍介紹,北航收藏的“鷂式”垂直起降戰機當初是通過航空協會合作從英國交換而來,高校的合作渠道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為教育機構,高校博物館的藏品通常與其擁有的學科和相關學術研究密切結合,許多藏品就來自於相應學科的教學科研,同時又服務於教學科研。有學科支撐的博物館藏品,其來源相對可靠,而且有專家進行學術把關。這是高校博物館相對於私人博物館的優勢。”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說。

  2、高校博物館向公眾開放難在哪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高校博物館建設已超過300家,但“出於經費、管理等各方面的平衡和考量,高校博物館真正做到面向公眾開放的、開放程度高的卻並不多”,策展人徐凌雁說。

   記者了解到,讓高校博物館面向社會需要增加許多安防、消防、中控等方面投入。肖貴田介紹,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博物館目前有15個在編員工,物業、安保等購買第三方服務,有60多人。作為教輔單位,一般的高校博物館很難達到公立博物館三部一室(藏品部、策展部、社教部、辦公室)的組織架構。即便是規模較大、社會化運營程度較高的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固定員工都不到60人,很多工作需要購買引進第三方服務。

   在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博物館,常設展覽的布展經費來自青島市財政,人員、臨時展覽和宣教活動及日常運行等經費由山東大學來承擔。

   “高校博物館經費相對有限,除學校資金外,有的通過項目和捐贈獲得一部分經費﹔作為非營利機構有很多機制要捋順,成熟后一段時間才可能嘗試在政策框架內進行市場經營。”肖貴田說,“高校博物館面向社會開放后,承擔了服務社會公眾的職責,需要有更多的公益資金來進行補充﹔校地合作辦館是一種有效的運營模式,日常運行經費和人員編制方面,地方政府可以分擔一部分,博物館仍由學校自主管理,再加上高校自身資源優勢,如專業水准高、學生志願者多,如此可以形成良性的發展。”

   北航曾經考慮過博物館收費的方案,經測算每年大概可營收80萬元。考慮到社會文化效益以及體制機制轉設的復雜性,最終還是決定免費開放,由學校承擔成本,發揮航空航天館的愛國主義教育價值。“世界范圍內,一流高校的博物館在整體文化建設中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運營由學校的文化建設經費支出,也符合校園文化建設的要求。”韓國軍說。

   那麼,國外一流高校的博物館是如何運營並對公眾開放的呢?韓國軍介紹:“國外一流高校的博物館日常開銷通常有基金會負責,但館的規模大多比較小,展示細節多,社會聯系比較強,志願者比較多。”

   “讓沉睡的資料活起來,就要立足挖掘館藏的獨特性和特質,用講故事的敘事方式去包裝,以時代視角和前沿的技術手段去呈現。”徐凌雁認為,在有限條件下,數字化博物館建設是便於推廣、利於對外傳播的方式。“當下大學生已經是伴隨網絡環境成長起來的一代。各種新技術、新媒體的發展和應用改變了我們的認知方式和觀察視角,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和使用新技術是推動、提升博物館建設水平的基礎支撐。”

  3、高校博物館展覽如何更有品質

   與便利蜂聯名的咖啡,與祥禾餑餑鋪聯名的中秋月餅……“清華藝博”聯名款早已火出博物圈,讓更多人了解到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及其展陳。清華藝博的文創商店不僅有“尺素情懷”“藝博大家”等系列的包、書簽、紙膠帶、冰箱貼等藏品文創,還會根據藝博曾經做過的主題展覽推出專門文創。

   “藝博主要負責選題和設計這一端,把優秀展品和藏品轉化為文創產品。很多博物館在做文創,這也成為衡量博物館品質、活躍度的一種標尺。藝博的文創營收在疫情前的2019年達到了600萬元,雖然比不了一些大館,但也比較可觀,一定程度上可以回饋博物館建設發展。收益並非博物館文創的出發點,文創有助於參觀體驗的提升、延展和延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把博物館帶回家’。”杜鵬飛介紹,博物館設有事業發展部負責供應鏈的建設,跟穩定可靠的第三方供應商一起做好文創的落地。

   “基於收藏做好展覽是最基本的,此外,博物館也要有能力策劃選題,主動講好藏品的故事,圍繞選題廣泛遴選展品。高校學者的專業優勢在這裡就能發揮出來。”杜鵬飛說,清華藝博2019年策劃的“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調動了陝西省35家收藏機構,借用300余件展品﹔最近策劃的“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也動用了山西省十余家文博機構的近300件藏品。“博物館在努力做好收藏、講好藏品故事的同時,可以更主動地策劃高水平展覽,我們策劃陝西、山西大展的著眼點,是相對完整、立體地講述中國古代文明和古代藝術的故事。”

   “社會博物館相對規范系統完備,高校博物館對專業知識的講解更強。小湯山航空館是亞洲最大的航空類博物館,但論教學科普,就不如北航的館。”韓國軍以北航館的機翼展覽為例,“教學教具要求展示發動機、支架、功能部這些元素,我們的專家用砂輪把機翼磨開,露出蒙皮和內部的受力架構,配以歷史背景,從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講飛機設計,構件方案的選擇,這就把愛國主義、科學素養結合起來了。把這些展示給參觀的中小學生,也會激發他們的科學興趣。”

   “高校博物館首先服務的是在校師生,其次是行業專家、社會公眾,因此需要結合服務主要群體的特征展開規劃、設計、布展、傳播。每所大學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IP’(知識產權品牌),高校的博物館建設應與學校的‘IP’結合並借學校的‘勢’需要建設者潛心研究,並落實到策展中。”徐凌雁說。(記者 劉博超)

(責編:溫璐、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