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潮、節儉風引領開學消費
貴州黔西中小學陸續開學。新華社發
浙江農林大學2021級首批新生來校報到。陳勝偉攝/光明圖片
學生們在文具店選購文具。本報記者 董蓓攝/光明圖片
【經濟界面】
隨著各大中小學陸續開學,學生和家長們紛紛開始忙碌起來,商場、超市、文具店、書店裡,常常可以看到家長帶著孩子進行“大採購”。有人期待著新學期“煥然一新”,購置了電腦、手機等新裝備﹔有人為新學期的課業學習做准備,購買了很多圖書和教輔資料﹔也有人遠離家鄉求學,在背包裡裝了很多家鄉特產……電腦、文具、書包、零食等學習、生活用品的熱銷,帶動開學季消費不斷升溫,同時國貨潮、節儉風成為引領開學消費的新風尚。
1.國貨崛起,開學“購物車”提質升級
【故事】
9月2日下午,北京市一家商場的文具店中,書包、筆記本、鋼筆、筆袋等各類學習用品琳琅滿目。前來選購的家長和學生絡繹不絕,收銀台前等待結賬的顧客已經排起了長龍。記者看到,店內不少商品貨架上都貼上了醒目的打折促銷標簽,一位小學生手裡拿著好幾支不同顏色的熒光筆開心地挑選著。小學生的媽媽對記者說:“孩子馬上就要讀一年級了,我帶她來實體店讓她自己挑選文具,也是一種即將開學的儀式感。這個時候店裡常常有促銷活動,和網上的價格也差不太多,質量還更好一些。”
每逢開學季,與學生相關的商品總是銷量火爆。在這家文具店內,記者發現除了傳統的簽字筆、筆記本等文具,在文創商品區還陳列著不少獨具特色的文具,這一區域也是整間文具店極受學生歡迎的地方,周圍聚集著好多“小顧客”。筆身為海綿材質的減壓中性筆、造型奇特可愛的橡皮套裝、印有動畫片卡通形象的書包等產品成為中小學生的新寵兒。
“現在學生們很希望自己的文具用品與眾不同,我們進貨的時候也會多採購一些例如小動物形狀的橡皮擦、筆等,這類文具銷量比其他類型的產品要好很多。”一位文具店老板說,現在的國產文具功能、款式、種類愈加多樣,文具樣式個性化、設計新穎有創意的東西賣得非常好。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學習用具與動漫IP聯名,加入人物角色等元素,以文具盲盒、文具大禮包的形式銷售,吸引了不少00后、10后的眼球。
書寫用品等文具一直是開學採購清單中的“常客”,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教學形式的變革,人們的消費逐漸升級,一些電子化的學習用品開始成為中小學生開學的必備“裝備”。馬上開學讀高二的學生張穎佳剛剛買了一個平板電腦和一支手寫筆。“平時上課會有一些作圖和PPT展示的環節,買了新裝備以后,我在課堂上就可以完成作業了,學習效率會比較高。”張穎佳對即將到來的新學期充滿期待。
國貨崛起,消費市場展現新風潮。有些外國潮牌與熱門IP合作推出聯名款商品,價格令人驚嘆,而這些產品漸漸不再是學生們所標榜的“時尚”。南京大學學生王平在網上花了159元“搶”到一件鴻星爾克與河南博物館聯名的短袖上衣,穿在身上覺得很“酷”。
如今,學生們的開學“購物車”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從傳統文具到數字裝備,反映出教育的發展和年輕人獲取信息方式的變化。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服貿所研究員高寶華分析指出,以前開學,學生大多購買書本紙筆等文具,如今開學季消費開始逐漸向電子化文具和更具個性化、潮流化的產品轉變,這種變化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數字經濟時代電子商品的廣泛應用等因素相關,折射出開學季消費市場的升級。
2.注重性價比,節儉成開學新風尚
【思考】
調查顯示,在服飾鞋靴品類中,大學生們在休閑鞋、跑步鞋、籃球鞋上花的錢最多。他們習慣於為運動服飾消費。“鞋時尚”在近幾年越來越流行,尤其在95后、00后身上更為明顯。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無論是衣服、球鞋,還是電腦、文具,學生在挑選時並沒有一味地追求國外“名牌”,而是更多關注實用性和顏值等,對於一些高性價比的國貨品牌更是青睞有加。新生入學添置的“大件”往往動輒上萬元,但如手機等電子產品並非每學期都要換新,不當消費會讓學生產生互相攀比、跟風等不良習慣,“開學消費”不該淪為“開學浪費”。
北京市一家新華書店內,林阿姨正在為上小學三年級的女兒挑選練習冊。“新學期開學的支出主要是為孩子買些教輔書籍,別的東西家裡都有。我家兩個孩子年紀相差不大,之前給姐姐買的衣服鞋子現在還很新,小女兒還可以繼續穿,節省了不少開支。”林阿姨對記者說。
在北京十一學校初中部就讀的李珊珊同學馬上就要升入高中了。“初中時買的活頁本和筆還沒有用完,筆袋也才買了沒多久,再換新的有點浪費。”李珊珊說,平時上學大部分時間都穿校服,自己買的衣服沒什麼機會穿,所以開學用在服飾上的花銷很少,多數消費都用來買書了。
在上海讀大學的本科生屈佳碩,這學期在紙筆書包等文具上同樣並沒有開銷太多。他說:“之前買的書包還可以繼續用,上學期‘屯’的筆和筆芯還有很多,這學期沒必要再買新的了。”在文具品牌選擇上,他從高中便一直買白雪、晨光等國產品牌,一支筆的價格大部分在兩元左右。
屈佳碩很喜歡打籃球,前幾天他剛剛為自己購買了一雙新球鞋。他告訴記者,像籃球鞋、跑步鞋這類功能性的鞋一般會選擇品牌產品,價格在600塊左右。而平時穿的休閑鞋主要看顏值和是否與衣服搭配,是否為外國“名牌”他並不是很在意,國貨的質量和舒適度也非常不錯。
像屈佳碩這樣的消費取向並不在少數。李盛楠在新學期給自己買了一套護膚品,也同樣選擇了國貨產品。“我買的這套國貨護膚品成分比較安全,很適合我的皮膚,性價比非常高。”李盛楠說。
在大學宿舍中,隨處可見各種“宿舍神器”的身影。貼在衣櫃上的“拍拍燈”一拍即亮,給熄燈后的寢室增添一抹溫馨﹔設計巧妙的床邊置物架可以懸挂在床邊,讓上鋪也能擁有“床頭櫃”﹔免打孔伸縮杆、懸挂式收納箱,為宿舍的空間“擴容升級”......這些“神器”從網上下單不過幾十塊錢,但非常實用,是很多大學生們的“心頭好”。
學生群體是中國消費市場持續崛起的新鮮力量。京東消費與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劉暉認為,他們更重視個性、表達自我,喜歡新鮮體驗和服務。例如很多00后國際化視野非常廣闊,卻更愛追國潮,特別是自己父母曾經用過的老字號。針對年輕用戶群的創新產品,往往會受到熱捧。
“開學季帶來的消費潮,實際上是學生所代表的年輕消費群體消費趨勢的一次鮮明展現。他們漸漸成為中國市場上的重要角色,無論對品牌商、制造商,還是零售環節的影響都會愈發深遠。”劉暉表示,為了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激發市場活力,將會有更多企業深化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主線,商品+服務+內容的深度組合、更加個性化的設計和跨界合作……這些趨勢都會帶動市場的高質量發展,讓更多消費者受益,也讓制造、流通環節同步升級。
3.追求品質,電子產品成大學消費“標配”
【數據】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喻國明學術工作室發布的《00后網購行為分析報告》顯示,新青年在選擇線上購物平台時,最關注的是平台使用便捷性(79.2%)以及商品的性價比(77.2%)這兩個因素。00后的個性消費呈現如下主要特征:愛社交分享與科技時尚,愛“薅羊毛”且看重品質。報告認為,相比80后、90后,以00后為代表的新青年群體一出生就與消費社會綁定密切,正在成為社會新消費的重要支柱。00后網購亦是符合“性價比、高品質”的主流消費發展趨勢。
每年的開學季都是電子產品消費的熱季。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一直是大學生開學必備的“老三樣”。近日,京東發布的《2021開學季——大學生網購趣味洞察報告》顯示,從人均成交額來看,大學生在電腦辦公、手機通信、數碼產品上的開銷最大。過去的一學年裡,網購電腦的大學生用戶數超過網購文具的用戶數1.1倍。上網卡、拍立得、微單相機、平板電腦的成交額同比增長都超過了100%。
更具科技感的電子化學習設備不隻在中小學生中流行,大學生群體對這些產品的消費需求更加強烈。家住江蘇南京的李女士的兒子即將步入大學校園,開學在即,李女士專門帶著孩子到商場挑選手機和電腦。“我對這些電子產品不太了解,就帶著孩子過來讓他自己選。”李女士說,他兒子學的是建筑設計專業,以后要經常用電腦作圖,電腦性能必須高一點。最后,李女士給兒子買了一款高配置的電腦。
“准研究生”方梓建同學也為開學后的學習生活做了充足的准備。“我研究生讀的專業要經常進行田野調查,所以我花了大概2500塊錢買了一支錄音筆,方便以后整理調研素材。”方梓建說,“除了調研,我還得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全都打印成紙質版太不方便了。同學向我推薦了一款13.3英寸的國產電子閱讀器,屏幕非常護眼,分屏模式下還可以一邊閱讀一邊做筆記,所有閱讀記錄和勾畫痕跡都可以保存下來方便以后查找,我覺得非常適合我。”
很多大學生離開家鄉到異地求學,非常想念家鄉的“味道”,也希望和同窗們分享。2001年出生的李盛楠開學即將讀大三,她的室友中有一位來自新疆。每年開學,這位新疆姑娘都會給室友們帶一些家鄉的特產。李盛楠說:“我的新疆室友開學都會給我們帶一些她家那邊的烤馕和牛肉干。我家鄉的遷西板栗和棋子燒餅比較有名,我也會買一些給大家嘗嘗。”
大學生的開學季消費還散發出更多的“生活氣息”。數據顯示,走進校園的學子們購買了大量的零食甚至養生保健品:咖啡、花果茶、牛奶乳品網上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100%,方便食品、沖飲谷物網上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50%。劉暉表示,茶飲、零食不僅能調節學習的緊張與壓力,也是同學們宿舍社交、聊天互動時共同分享的樂趣。這背后,是年輕一代熱愛生活、關注健康的鮮明體現。(記者 董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