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學畢業季“最后一課”系列報道——
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堅守初心,引領創新
人民網北京7月14日電 近日,山東大學舉辦了2021屆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發表了題為《堅守初心 引領創新》的講話,勉勵畢業生要善於把握人生的向度,要勇於突破人生的高度,要甘於積澱人生的厚度,希望同學們把堅守初心、引領創新作為人生的精神指引和價值追求,在統籌好“三個度”的基礎上成就卓越人生。
樊麗明校長在題為《堅守初心,引領創新》中的演講內容節選如下(有刪減)——
在山大的求學時光,你們與學校一起見証了許多難忘的時刻、共同收獲了成長和進步:我們扎根中國,厚植齊魯,深入實施“六大戰略”,深入探索山大風格的一流大學發展道路﹔我們堅持“四個面向”,打造“非線性期望”中國學派,攻關新一代半導體材料“卡脖子”難題,服務300多項“交通強國”重大工程,引領生殖健康科技前沿,儒學研究“山大學派”初見端倪,學術基本面進入國內高校第一方陣﹔我們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稷下風”“海右”激勵學術之星,“榜樣的力量”“山大杯”“十大歌手”彰顯青春風採,“家國情懷、擔當精神、崇實品格、創新素養”的山大基因廣受好評﹔我們萬眾一心、共克時艱,千裡馳援湖北抗疫一線,第一時間復學復課,實現校園零感染,贏得疫情防控和學校事業發展雙勝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全面並超額完成“雙一流”建設第一周期目標任務,“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畫,“由大到強”歷史性轉變邁出了堅定步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開創了嶄新局面。更令人欣慰和自豪的是,我們每一位研究生同學,都用辛勤耕耘、奮力拼搏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亮眼答卷!
化學院博士研究生王芝同學,你用七年時光上下求索,發現並証實了如星雲一般美麗的新分子團簇結構,歡迎你繼續留在山大,希望你再接再厲、早日成為科研星河裡的“摘星者”。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肖遙同學、全明威同學,你們是“黨的建設”學科第一批畢業生,希望你們不負時代所托、始終堅定信仰,為全面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貢獻智慧和力量。岩土中心博士研究生任玉曉同學,你以工地為研究室,把腳印留在了山嶺隧道,把論文寫在了祖國大地上。希望你始終保持艱苦奮斗、攻堅克難的奮進姿態,在解決重大工程難題中成長為棟梁之才。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程鴿同學,你在實習期間取得了驕人的業績,也收到了“大廠”邀請函。希望你在新的崗位上,充分發揮所學,為弘揚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作出山大人的貢獻。數學院碩士研究生袁應象、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許禎等30多位同學,你們雖來自不同學科專業,卻不約而同地把抗擊疫情作為研究主題或典型案例。希望你們始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助力健康中國、護佑民生健康中顯擔當、踐使命、展作為。根據近年的統計,學校理工醫科研究生對論文的貢獻率超過90%,人文社科類研究生超過60%,可見,研究生是學校科研生力軍,為學校事業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在此,我代表學校,向每一位研究生同學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謝!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裡來的,要到哪裡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著目標前進。”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而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考驗磨難無往而不勝,關鍵就在於不斷地進行理論和實踐的創新,始終堅持和引領著創新。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100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致力於開拓和發展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不斷贏得新勝利、開創新局面、邁上新台階。
同學們!一切偉大的成就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的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面向未來,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無論是我們黨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繼續以堅守初心的執著和源源不斷的創新勇往直前乘風破浪,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我們的奮斗中夢想成真!同學們生逢盛世,肩負重任,希望你們把堅守初心、引領創新作為人生的精神指引和價值追求,在統籌好“三個度”的基礎上成就卓越人生。
一是要善於把握人生的向度。高遠的理想和志向,能夠激發前進動力、引領人生方向。正如俄國作家果戈裡所說,“為了國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變為有用的一生,縱然隻能效綿薄之力,我也會熱血沸騰。”前不久去世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把讓全國人民吃飽飯、讓世界人民吃飽飯作為至高無上的人生志向,選擇了學習農業、扎根鄉村,潛心研究雜交水稻半個世紀,鮐背之年的他依舊每天都要去試驗田觀察雜交水稻的長勢。即使在生命彌留之際,他最關心的仍然是試驗田的稻子怎麼樣。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要把飯碗牢牢地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
袁隆平先生一輩子躬耕田野,畢生扎根稻田,不僅破除了“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的質疑,而且讓雜交水稻技術惠澤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人,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杰出貢獻。心在最高處,根在最深處。希望同學們以袁隆平先生為榜樣,堅定愛國愛民的人生志向,始終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為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為目標,堅持從“國之大者”中找方向,從“民之大業”中找落點,信念堅定、矢志不渝、篤定前行,努力追求更有境界的人生。
二是要勇於突破人生的高度。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社會轉型加速發展,全球科技創新空前活躍,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民族復興提供了難得機遇,為廣大青年施展才華、競展風採提供了廣闊舞台。創新才有機遇,敢為先鋒才能不負時代。多年來,我校李術才院士領銜的岩土工程中心團隊,弘揚山大敢為人先的精神傳統,堅持“頂天立地”做科研,勇於先行先試,大膽實踐探索,攻克了重大突涌水災害防控的工程難題,構建了“理論-技術-應用-轉化”全鏈條創新體系,推動隧道突水突泥災害防控理論技術達到國際領先,其科研成果廣泛應用於成蘭鐵路、新成昆鐵路、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百廿山大歷史上,像李術才院士團隊這樣不斷拼搏與攀登的山大人還有很多,蔣民華院士一生都在踐行“勇攀高峰”的信念,產出了從ADP晶體、LAP晶體到KDP晶體等國家急需的重大成果,開創了晶體材料研究的壯麗事業。今年,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相繼發射升空,開啟了中國航天的新篇章,其中確保空間站安全的密封件用關鍵有機硅材料,是由我校先進有機硅材料團隊精心研制的。還有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的山大人薛其坤、馬大為、王小雲、彭實戈,他們都用堅實行動和創新成果詮釋了不斷挑戰自我、突破極限的優秀品格。希望你們保持山大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豪氣,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上下求索、開拓進取,勇立時代潮頭,矢志追求卓越,不斷以創新貢獻標注人生新高度。
三是要甘於積澱人生的厚度。法國文學家托馬斯·布朗曾說,“你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把握它的寬度﹔無法預知生命的外延,卻可以豐富它的內涵﹔無法把握生命的量,卻可以提升它的質。”不久前剛剛仙逝的我國翻譯界泰斗許淵沖先生,擇一事、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在中外文化互譯的舞台上躬身治學八十余載,把《詩經》《楚辭》《西廂記》等古典名著翻譯成了英文、法文,讓中國之美傳遍世界,成就了“不老鬆”的傳奇佳話。許先生耄耋之年,仍然給自己制定了“每天翻譯1000字”的工作計劃,93歲獲得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被譽為“中英法文化溝通的橋梁”。他曾說,“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要讓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
回顧許先生的百年詩譯人生,增長的是年齡與履歷,不變的是初心與使命,他在拼搏奮斗和持之以恆中綻放了人生光芒。我們的《文史哲》雜志,幾代人始終恪守“學者辦刊,造就學者”的原則,積澱學術厚度,倡導百家爭鳴,引領學界風騷,以70年的執著堅守、開拓進取鑄就了“文科學報之王”的獨特風骨、贏得了崇高的學術聲譽。希望你們以許先生和《文史哲》雜志為榜樣,保持矢志不渝的執著、永不止步的進取、百折不撓的勇毅、求真務實的篤行,孜孜以求、綿綿不息、久久為功,努力活出“有厚度”的人生。
同學們,今年我們將隆重慶祝建校120周年。回顧百廿校史,一代代山大人永葆初心、崇實求新,演繹了有向度、有高度、有厚度的精彩人生,鑄就了有向度、有高度、有厚度的百廿輝煌,用奮斗和實績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了山大力量。當“畢業季”遇見“百廿慶”,你們注定是非常特殊的一屆學生,讓我們攜手並肩,堅守初心再出發,引領創新勇向前,共同書寫更新更美的時代篇章!母校永遠牽挂你們,永遠支持你們,永遠祝福你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