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提升師德是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課

2021年05月25日09:1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提升師德是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課

近日,湖南湘西某小學老師將班上未捐款的學生叫上講台排成一列,發錄像到家長群,要求“必須完成捐款任務”的視頻在網絡引發熱議。據悉,此次捐款是當地教育基金會發起的一次捐款活動,所捐款項將全部用於獎勵優秀師生和教育工作者、救助有特殊困難的師生以及開展“園丁之家”等公益慈善活動。事后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做出決定:對教師謝某某進行行政記過處分,調離該校﹔對校長彭某某就地免職。

在熱議中,許多人回憶起自己曾經遭遇的種種校園捐贈,並援引最近教育部對外征求意見的《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的“學校不得違反規定向學生收費,不得強制要求或者設置條件要求學生及家長捐款捐物、購買商品或者服務,或者要求家長提供物質幫助、需支付費用的服務等”,呼吁讓學生捐款的行為徹底從校園中消失,這無疑是對過去一段時間內習以為常的校園捐款的某種“撥亂反正”。

教育基金會雖然是帶有官方性質的基金會,但其發起的勸募活動仍不能脫離自願的原則。基金會到學校開展勸募活動,似乎並無不妥,但其流程不能因為學校的層層傳導而加入命令的成分,把勸募活動變成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交錢。實際上,學校領導和教師的智識水平完全可以判斷這一活動方式的正當性,從而避免出現上述“罰站”並“示眾”的行為。

提升對社會各種現象和活動的價值判斷意識是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課。捐款不能強制,這是一種常識的價值判斷﹔強制讓沒有經濟能力的學生捐款是不合理的,則是一個老師應有的價值判斷。在學校管理分工越來越細,教育行政管理科層制越發明顯的情況下,提升學校的師德水平,首先需要提升校長、教師的價值判斷意識和能力。唯有激發校長、教師的主體性,提升校長、教師的道德判斷水平,才能確保師德如中流砥柱一般,在紛繁復雜的環境中以不變應萬變,為教育的正常進行奠定基礎。

學校除了要傳授知識和技能,還應傳遞社會價值,而傳遞價值的工作要靠教師來完成。但教師也同樣面臨著提升價值判斷意識,同樣需要學習經典,了解歷史,親近榜樣,切磋琢磨,見賢思齊,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中國古人講“明明德”,西方哲人探索“道德兩難問題”,這都是提升價值判斷水平、增強價值判斷意識的有效途徑。顯然,將勸募變為強制,即使其目的在於獎勵教師,此類行為也同樣不具有正當性,甚至違反相關政策乃至法律。

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為教師設立了行為規范,為教師行為劃定了紅線。對這個規范和紅線,學校及教師不能以任何借口越過。

(作者:谷澤,系教育研究者)

(責編:溫璐、秦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