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閱讀就像孩子成長中的水和陽光

——訪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研究員孫宏艷

2021年04月20日08:56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閱讀就像孩子成長中的水和陽光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關於閱讀,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青少年應該怎麼讀書,應該讀些什麼書,接受什麼樣的“閱讀教育”,歷來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為此,記者專訪了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孫宏艷。

記者:有這麼一個說法,一個人最終成為什麼樣的人,可以從他小時候是否讀書、讀什麼書找到初步的答案。您如何看待一個人閱讀史與成長史的關系?

孫宏艷:閱讀對人成長所起到的作用幾乎伴隨人的一生,因此,才會說閱讀史即成長史。通過閱讀可以使一個人增長見識、陶冶性情,塑造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反之隨著成長又會有新的閱讀需求與目標。因此,少年兒童更要盡早閱讀,越早開始的閱讀對孩子的影響越大。

另外,在閱讀中也會改變和提升人的內在需求。例如,這個人最開始可能因為想了解心理上的一些困惑而去讀一些心理學書籍,在閱讀中也許他受到心理學的吸引,他又想將來成為一個心理學家,這就提升了他的內在需求。所以,家長給孩子選擇書籍是一個挑戰,需要科學的引導,讓孩子從小接觸好書。

記者:閱讀是一個人的內在需求,但這個需求如何滿足是個大問題。現在的圖書出版物猶如書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每個階段應該讀什麼書,是家長很關心也是很頭疼的話題。各類推薦書單層出不窮,也不免有些雜亂。您覺得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挑選好書、合適的書?

孫宏艷:首先,家長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閱讀興趣。有的家長隻讓孩子讀教輔書籍,或者世界名著,因為這些是考試內容,這可能並非孩子的意願。如果孩子的興趣與家長的意願大相徑庭,這時家長要尊重孩子,不能過於功利地選擇書籍。第二,家長要接納孩子的閱讀習慣。網絡一代的閱讀往往更偏重於數字閱讀,或者讀圖更多,家長要接納孩子這樣的閱讀特點,配合他們選擇更優質的閱讀資源。第三,家長要學會引導。我說要尊重和接納孩子的興趣與選擇,並不意味著家長可以放手不管,而是需要家長轉個彎去引導孩子讀好書。同時,家長還要重視專業出版社的指導,把好書籍的質量關,留意一些優質出版社的圖書推介以及一些兒童圖書作家、專家的推介。

記者:我們去一些景點參觀,發現以前那些所謂的“大戶人家”都有藏書樓。一個家庭的讀書氛圍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現在有一個突出現象是家長不閱讀,卻在要求孩子閱讀。您覺得現代家庭如何營造閱讀的氛圍?

孫宏艷:家庭的閱讀環境就仿佛孩子的成長環境,就是成長中的水、陽光、空氣一樣。想要孩子讀書,父母可以先從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開始,給孩子樹立榜樣。關於“家中藏書”,確有調查發現,家庭中的圖書數量越多,孩子的閱讀能力越強。而且,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也發現,如果家裡或學校藏書多,孩子的數字閱讀能力也更強。因此,如果家裡實在不能存那麼多書,也可以引導孩子用好城市裡的圖書館、書吧、書店等場所。

記者:剛才您提到網絡一代的閱讀往往更偏重於數字閱讀,現在數字閱讀確實有很高的普及率,我們如何處理數字閱讀與紙質閱讀之間的關系?

孫宏艷:紙質閱讀是線性、完整的,由作者引導的,更適合深度學習新的內容等﹔而數字閱讀則是跳躍、零散、由讀者掌控的,適合完成即時性的學習。因此,兩者之間並不能相互取代。對於少年兒童,紙質閱讀和數字閱讀能力的培養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研究發現,紙質閱讀的能力與數字閱讀的能力是相輔相成的,紙質閱讀多的孩子,數字閱讀素養也更高。因此,在數字閱讀時代,家長也不要忽略了孩子的紙質閱讀。

記者:對於“書呆子”的說法,應如何處理閱讀與日常生活、躬行實踐之間的關系?

孫宏艷:這個問題特別容易被家長們忽略。在很多家長看來,閱讀就是閱讀,閱讀是為了寫好作文考高分。事實上,孩子們通過閱讀獲取知識,通過實踐認識世界,這是我們常說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萬卷書和萬裡路就是閱讀與實踐,都是認識世界的方式,而且兩者缺一不可,光有閱讀沒有實踐就容易成為“書呆子”。所以,讀書和實踐最好互相促進著進行,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記者杜冰)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