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雞娃號”把家長的焦慮換成鈔票

 
2021年04月10日09:11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雞娃號”把家長的焦慮換成鈔票

  “4歲半實現自主閱讀”“一年級考過PET”

  “雞娃號”把家長的焦慮換成鈔票

  “4歲孩子英語單詞量1500個夠不夠?”“在美國夠了,在海澱肯定不夠。”這一問一答的對話,不僅僅是個段子。

  在海澱娃學業表現神乎其神的背后,一些育兒公眾號“海澱XX爸”“海澱XX媽”也備受推崇,被奉為育兒界的“大神”,而其傳播的內容,卻引來了更多家長的焦慮。近日,有公眾號發難,直指部分育兒號背后存在營銷推手。記者同時發現,這些帶著“海澱”標簽的育兒公眾號甚至已被同一家公司收編,家長的焦慮不斷被商業手段營銷得愈演愈烈,最終被轉化為了買課、買書、買文具的消費力。

  公眾號裡牛娃鋪天蓋地

  所謂“雞娃”,即打雞血似的督促孩子學習,通過不斷地給其安排補習班、興趣班,讓孩子持續拼搏的教育行為。不難看出,雞娃本質上是教育競爭越發激烈背景下誕生出的一種家庭教育方式。海澱不僅聚集著全國聞名的重點中小學,還有一群本身學習能力就不同尋常的“海澱爸媽”。

  於是,打著“海澱”標簽的公眾號火了起來,他們培養孩子的事跡被其他家長奉為圭臬。公眾號每天發布育兒經驗、升學信息和學習方法文章,例如“別人家的孩子一年讀500本書?不用慌,海澱媽媽告訴你更有效的閱讀方法”“4歲半實現自主閱讀,熟背詩詞500首”“自學小學1-6年級數學的有效路線方法”……這些文章刻畫了一批近乎神童的牛娃。不僅如此,他們幼兒園就通過了英語KET考試,一年級通過了更高級的PET考試。

  當牛娃隻存在於個別公眾號裡時,家長們還甘心承認自己的孩子並非神童,當網絡中滿是鋪天蓋地的牛娃時,家長的焦慮炸彈被徹底引爆了。

  家長比孩子壓力還大

  記者發現,大火的“雞娃號”往往具有幾種特征。作者會為自己貼上“海澱”、高學歷家長等標簽,文章內容常以牛娃事跡展開,講述“我怎麼雞出牛娃”的心路歷程,而培養出牛娃的最終秘籍免不了要上課、要買書、要買幾樣文具。

  家長們對於“雞娃號”裡的經驗樂此不疲地轉發收藏,生怕漏掉這些“育兒寶藏”。“馬術、奧數、編程,我的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就沒有虛度過一天!”來自海澱的全職媽媽孫女士說,“即便如此,有人一年級就考過PET了,我孩子現在還沒考KET,英語還是得抓緊,最近正在踅摸一個好外教。”孫女士就像拿著一根鞭子不停地督促孩子進步,殊不知,孫女士的背后也有一條無形的皮鞭。

  攀比之風彌漫在家長圈中,很多父母直言自己壓力比孩子還大。“公眾號裡的海澱孩子二三年級,小學數學都學完了,FCE觸手可及,更不用說各種比賽獲獎。”家長韓女士說,“我的孩子資質平平,英語學不好,數學也不進腦子,都三年級了,什麼競賽也沒參加過,我能不急嗎?”每天下班,韓女士都要陪著兒子一起學到12點,再看上幾篇“雞娃號”裡的教育經驗,團購幾節課、買上幾套書才疲憊地癱在床上。

  19個“雞娃號”指向同一公司

  本以為碰到了“良心分享”,結果這些公眾號的認証主體,卻指向數家公司。最近有網友解密,這些公司都由同一家公司投資或控制,提到19個“雞娃號”簡介中認証的公司均由一家名為三旬相見的公司投資控股。對此,記者嘗試聯系了幾位此類公眾號的作者,其中一位“海澱X爸爸”通過公眾號后台回復稱“原文表述不實,有碰瓷嫌疑,為了避免形成反炒,個人選擇不予回復。”截至記者發稿時,其他作者未給出回復。

  由於備受質疑,昨天下午,不少“海澱XX爸”“海澱XX媽”已將公眾號名稱中的“海澱”二字刪去了。

  記者查詢天眼查發現,網友所列的19個“雞娃號”分別隸屬於13家不同的公司,但的確都被同一家公司投資或控股。“雞娃號”不斷被資本收編,形成矩陣化運作模式。在打著“分享經驗”旗號的文章中,“干貨”越來越少,隻剩下炫耀牛娃、營銷焦慮和商品交易。

  專家建議,家長在面對這樣的“雞娃號”時,更要保持理性、多關注孩子本身而不是盲目跟風。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張爽表示,“尊重孩子的價值和差異,尊重認知規律和學習規律,才有可能幫助孩子實現真正的成長。”(實習記者 鹿楊)

(責編:黃子娟、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