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黃慶學院士:加快提升我國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能力

2021年03月18日12:46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3月18日電 (李依環)“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特別凸顯了科技創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性。”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學校長黃慶學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

作為一名教育和科技工作者,科技創新、高等教育發展是黃慶學代表今年特別關注的兩大話題。“主要考慮到這些領域創新資源跟不上,影響了我們國家戰略的實施。”他談到,今年的建議主要聚焦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特別圍繞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領域。

黃慶學代表在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人民網視頻專訪。王江浩攝

科技發展要重點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對科技創新來說,科技資源優化配置至關重要。對於科學技術的發展,黃慶學指出,當前要重點關注兩個方面的不平衡問題,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制約了我國整體水平的提升﹔二是校企不平衡,當前大部分創新人才在高校較多,在企業相對較少。

“區域發展不平衡包括南北差距、東西差距。當前,創新能力、創新資源、創新人才等方面存在較大不平衡。”對於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黃慶學建議在資源配置上進一步向中西部傾斜。

具體而言,國家在科技創新平台構建上,向中西部多布局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課題在中西部多布局一些﹔人才計劃(包括博士生指標分配)方面,也應多考慮中西部需求﹔“雙一流”建設和布局上,多支持中西部高校走進“雙一流”行列,建設高水平大學,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支撐中西部快速發展。

“企業作為創新主體,應該說目前還沒有形成優勢。”黃慶學指出,建議加強人員的科學流動,加大產學研協同力度,特別是校企要結成對子,聯合成立研究院、研發平台等,形成強大的合力,推動國家創新水平的快速提升。

加快提升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能力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在黃慶學看來,當前,要加快推進我國科技創新快速發展,必須著力破解目前存在的瓶頸、困難,尤其是核心領域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

他談到,拔尖創新人才比較短缺,創新平台建設速度相對較慢,在匯聚創新資源上的組織能力不強,基礎研究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大,“破五唯”“放管服”落實速度跟不上等問題,也嚴重地制約了我國創新生態的打造,影響了創新能力的提升。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黃慶學表示,在科學研究中還要持續加大基礎研究,隻有把基礎夯實了,“萬丈高樓平地起”才有希望。同時,還要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我想,‘十四五’時期,要想提高我國的創新能力,我們應該在這些地方下足功夫、做足功課。”黃慶學說。

進一步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和培養

人才是第一資源。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於人。黃慶學指出,學校是培養人才、匯聚人才的高地,必須要把人才培養好、使用好,要高度重視青年科技人才成長,幫助他們成為科技創新主力軍。

那麼,高校應當如何抓好人才培養的環節?

黃慶學認為,重點要在以下幾方面下足功夫:一是要給人才機會﹔二是要給人才任務﹔三是要給人才平台﹔四是要幫助人才打造協同創新的環境。“把這四個方面做好了,人才在學校環境中、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就會快速地成長,就能更好地在國家的發展中作出更大貢獻。”

“我們學校在培養高端人才方面做了嘗試,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於高層次人才的培養,黃慶學就太原理工大學的實踐經驗進行了介紹。他談到,通過院士、行業專家等杰出人才在科研和教育教學方面的全方位引領,學校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瞄准前沿科技領域,自覺承擔起推動國家和區域科技發展的重任。此外,學校當前對接山西省示范產業集群效果日益彰顯,對山西的轉型發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和聚焦“六新”突破等也作出了應有貢獻。 

(責編:李依環、申亞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