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內蒙古高校思政課積極探索“樂講樂聽”

2021年03月18日08:5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思政課不是教師灌輸雞湯的獨白,而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靈魂對話﹔思政課講台也不是將學生作為被動旁觀者的表演舞台,而是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教學相長的平台。世界在變,時代在變,思政課的教學理念、內容和方法都在變。思政課要讓老師樂講,學生樂聽,思政課的改革和創新永遠在路上。

這段話是內蒙古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瑞軍副教授對高校思政課的思考和總結。張瑞軍是80后的新一代思政課老師,他的思政課在內蒙古師大備受本科生歡迎。2018年,張瑞軍在內蒙古自治區高校思政課程教學技能大賽上獲得第一名,被授予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

獲獎后張瑞軍說:“思政課堂,是學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主陣地。對我的獎勵是內蒙古重視思政課建設,對思政課教師隊伍提質升級的風向標。”

思政課教師待遇提起來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讓教師樂講起來,學生才能樂聽起來。內蒙古完善制度強化保障,把思政課教師待遇提起來,讓“鑄魂師”內生出職業的自豪與榮譽感。

崗位津貼、績效考核、職稱評定、項目申報、評先評優向思政課教師傾斜。內蒙古《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若干舉措》規定,各高校設立思政課教師崗位津貼,納入績效工資管理。在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工作中,單獨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別,保障思政課教師專業技術高級崗位比例不低於全校平均水平。思政課高層次人才將納入自治區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在自治區社科規劃項目、社科基金項目、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等中專門設立思政課教師研究專項,並逐步增加經費投入……這一系列措施從加大投入保障、深化改革創新、加強隊伍建設等方面,為高校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立柱架梁”。

今年,內蒙古有21所高校廣納思政課英才,82個思政課教師招聘計劃,吸引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應聘。各高校按照“引一批”“轉一批”“聘一批”的原則加緊補充思政課教師隊伍。截至2020年12月,全區高校思政課專職教師1114人,較2018年增加190人,增幅20.6%。全區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迎來了擴容提質的發展時期。

思政課教師能力強起來

在張瑞軍的思政課教學生涯中,立德修身是第一位的。他說:“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講授者必須首先是自信者,本身的能力和信仰必須是過硬的。”

從本科到博士,張瑞軍的專業都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從西部支教到師大從教,張瑞軍的角色都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高中就已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他曾底氣十足地說,自己是馬克思的鐵杆粉絲。而在未來問學從教的漫漫長途中,作為馬克思主義學術研究者,他將繼續以高度學術自覺為理論發展加油助力﹔作為一個黨和人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他將繼續以“仁德心禮”為鐘愛的教育事業堅守初心,書寫師魂。

為了像張瑞軍一樣的“鑄魂師”能夠成批涌現,內蒙古加強思政課教師研修培訓工作,加快提高教師隊伍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

2020年5月,內蒙古依托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舉辦了高校思政課教師網絡培訓班,設計了“政策理論與前沿熱點”“智慧課堂與金課建設”“知識視野與經典導讀”等內容模塊,邀請了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等一線思政課教學名師參與授課,通過直播課程、專題講座、教案設計等多種學習方式,實現了覆蓋全區所有專職思政課教師的一次“雲充電”。依托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五一會址、烏蘭夫辦公舊址等紅色革命遺址和黨史教育實踐教學點,開展了《筑牢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上的綠色屏障》《紅山文化與中華文明起源》等實踐教學,共計280名高校思政課骨干教師參加研修培訓。

研修培訓將思政教學小邏輯與精准扶貧、生態文明、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大邏輯相結合,讓廣大思政課教師深刻認識了世情國情區情,充實了教學資源和教學案例,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做好了思想和理論准備。鄂爾多斯生態環境職業學院的思政課教師王春梅在培訓后談道:“培訓讓我們匠心鍛造,修道修身,受益匪淺,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

名師引領讓學生“樂聽”起來

張瑞軍的思政課,在內蒙古師范大學是一個品牌課。張瑞軍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照本宣科,積極進行社會調查,關注學生最現實的需求,有的放矢。根據新的教學內容,嘗試運用案例教學法、問題鏈專題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他的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由於理念新穎,內容豐富,方法得體,所任課程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

“你心目中中國精神是什麼樣?”在張瑞軍指導下,2020級本科生的班級中,學生在思政課上自編自導自演節目,包括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蒙古馬精神、抗擊疫情精神都通過話劇、情景劇、音樂劇表演出來。張瑞軍說:“現在的思政課,學生們主動學,認真學,可以說實現了從被動聽被動學轉變為樂聽樂思。”

2018年以來,內蒙古啟動了高校思政“名師工作室”項目,計劃3年打造100個名師工作室,力爭覆蓋自治區所有高校。截至目前,內蒙古已建有33個以思政課教學名師命名的“名師工作室”。這些“名師工作室”引領教研創新,組織集體備課和教學教改研究,指導團隊成員發表科研論文專著、撰寫文章報告,形成了一批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工作室聚焦團隊建設,不斷吸收年輕教師共同開展理論研究、實踐探索和教學創新。張瑞軍說:“名師工作室就是一個互助共同體,一起發光發熱,最終實現組團發展”。

內蒙古的部分“名師工作室”主動走出去,與全國各地的特色名師工作室開展交流研討和結對共建,同時也將區內外專家學者“請進來”,加強工作指導和學習借鑒。

2020年11月,內蒙古組建了以高校思政“名師工作室”成員為主體的全區高校理論宣講團暨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宣講志願服務隊。這支隊伍正承擔著黨的創新理論、“四史”宣傳教育、形勢政策宣傳、先進典型事跡以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內容的宣講任務。經過共同努力,“名師工作室”已成為推動教研創新、實現團隊成長的有效載體,成為高校思政工作的響亮品牌。(記者 高平)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