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在守正創新中培育高素質戲曲傳承人才

2021年02月23日08:4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戲曲為代表的傳統藝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其傳承質量對弘揚民族文化和增強文化軟實力有著重要影響。新中國成立以來,戲曲藝術在國家文化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弘揚和傳承戲曲藝術也成為一項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系統性文化工程。

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戲曲高水平傳承

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的回信中強調:“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近一個世紀以來,戲曲人才培養模式完成了從科班、私塾到現代學校教育的轉變,反映出戲曲的文化地位與戲曲從業者社會角色的轉變。以“口傳心授”“師父帶徒弟”為特征的傳統戲曲人才培養模式之所以長期存在,與戲曲的藝術特性息息相關,要實現戲曲人才培養模式的現代化轉變並非是“新”與“舊”的簡單替換,而應在破除陳規陋習的同時,盡力從傳統中汲取經驗,並充分發揮現代教育優勢,創新戲曲人才培養方法。

大規模戲曲專業人才培養在天津起步較晚,但天津卻在短短數十年間實現了從“戲曲大碼頭”到“戲曲人才基地”的重要轉變,不斷涌現的新劇目、天津演員在歷屆全國戲曲賽事中取得的輝煌戰績,使天津成為當之無愧的戲曲重鎮。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戲曲人才培養模式的大膽創新,形成了藝術院校與戲曲院團通力合作、拔尖人才培養與整體實力提升並重、兼具開放性與延續性的人才培養戰略。其中,分別始於2010年、2012年、2017年、2017年的中國京劇流派班、評劇白派學員班、評劇學員班、河北梆子學員班不僅為當今中國劇壇培養出了一批中流砥柱,更以守正創新、精准務實、靈活高效的傳承理念成為戲曲人才培養模式與戲曲高水平傳承的典范。

加速推進學校美育工作,激發青年學習熱情

傳統藝術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家園。激發青年一代的學習熱情、為傳統藝術培養高素質的研究者是學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使命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

中華優秀傳統藝術“講求托物言志、寓理於情,講求言簡意賅、凝練節制,講求形神兼備、意境深遠,強調知、情、意、行相統一”的優良品格,早已融匯在炎黃子孫的血脈中。我們要做的就是鋪設一條讓藝術通向心靈的道路,幫助青年學子在理解的基礎上逐漸認同、熱愛,在文化自覺的基礎上建立堅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擔當意識。

作為聞名全國的戲曲熱土,天津的“戲曲進校園”成果豐碩,2020年由南開大學、天津音樂學院、天津工藝美院、天津耀華中學等多所院校共建的“中華美育課程思政協同創新中心”成立,旨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優勢,引導學生通過欣賞戲曲藝術陶冶美好情操、厚植信仰之基。而即將由南開大學與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打造的、謳歌愛國主義精神的新編京劇《巍巍南開》,則以綜合性大學參與戲曲新劇目創作的大膽實踐對學校美育工作進行了全新開掘。

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用戲曲唱響中國聲音

藝術要與時俱進,藝術的傳播方式也要與時俱進。近年來,天津市不斷發揮融媒體優勢,運用新技術手段,擴大戲曲傳承與傳播的覆蓋面與影響力,讓中國故事、中國聲音傳播得更廣更遠。

網絡直播讓海內外觀眾在同一時間欣賞到天津的高水平戲曲演出,而“鼓樓津聲”系列活動則以文旅融合的思路,讓高科技為古建筑和傳統藝術插上現代化的翅膀。夜幕降臨,青年戲曲演員的靈動身影與燈光秀的流光溢彩交相輝映,用美輪美奐的藝術話語講述城市的人文薈萃和前人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的歷程。2020年,為發掘更多青年戲曲人才,在天津市委宣傳部的精心指導和推動下,首檔專業院團新秀競演類綜藝節目《舞台新星》在天津電視台播出,匯集三大戲曲劇種、五大戲曲院團的45名新秀,以極具人文色彩的核心主題競演、時尚精美的視覺呈現,彰顯了傳統戲曲藝術的青春活力,獲得廣泛贊譽。

戲曲,作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組成部分,早已成為至關重要的文化傳播媒介。在藝術院校、綜合性大學、新聞媒體的共同努力下,在新技術的助力下,新一代戲曲人和研究者將實現與世界更廣泛而深入的對話交流,實現經典性傳播與動態性傳播的結合,用更豐富而精彩的呈現,讓世界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與生生不息。

(作者:劉佳,系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研究員,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副院長、教授)

《光明日報》( 2021年02月23日 08版)

(責編:何淼、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