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不同尋常的春節 海外學子循著“年味兒”找到家的方向

2021年02月18日08: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2021年元旦跨年時,李煜哲與在美的中國同學一起做了一桌好菜。

  埃塞克斯郡風光


  在德國哈勒維滕貝格—馬丁路德大學就讀的中國學生收到了使館發放的“春節包”。

  孫悅近照


  不論身在何處,到了春節,中國人都會將手頭的忙碌先放到一旁,熱熱鬧鬧地“忙過年”,換上一身新衣,做上一頓年夜飯,在爆竹聲中開啟新的一年。這是鐫刻在十幾億中華兒女基因裡的文化符號,循著“年味兒”,就能找到家的方向。“年”是故鄉,是游子在外一份份沉甸甸的思念。

  對於萬千海外學子來說,這個春節注定不同尋常。新冠肺炎疫情讓他們的回國團圓之路更加艱難,但求學路上的這一次次考驗也使他們加速成長。而此時的相隔萬裡,正是為了春暖花開之日更好地團聚。

  ——編 者

  

  期待一年一度的春晚

  李煜哲

  當我滿懷憧憬來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我從未想過,“回家過年”這件事會由於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變成一種奢望。

  國外寒假較短、春季學期開學時間又早,對於海外學子而言,哪怕疫情發生前,春節期間回國與家人團聚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在國外,每逢春節,中國留學生常常是互幫互助,一起熱熱鬧鬧過大年,讓我們哪怕與祖國相隔萬裡,也依舊溫暖不減。

  去年春節,我便是與同在麥迪遜讀書的中國留學生一起度過的——我們包餃子、寫春聯、貼福字、看春晚……即使身在異鄉,年味兒也並不少。更驚喜的是,當來自祖國各地的同學歡聚一堂時,各地不同的春節習俗也不期而遇,閑聊中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與碰撞,為小小屋檐下我們的春節增添了許多光彩。

  今年的春節卻與往年大不相同。

  身處疫情肆虐的美國,我已經逐漸習慣了疫情下生活的新常態:通過網課完成課業,除了每周一次的生活必需品採購外幾乎足不出戶﹔微信等軟件成為我與國內外親朋師友聯系時必不可少的媒介。今年的春節,於我而言也成為一個線上的春節。

  幸而得益於今日科技的發展,讓想見的人即使無法線下面對面也並非遙不可及。疫情對線下社交的限制,更凸顯了屏幕的重要性——這塊小小屏幕不僅是炫彩的顯示屏,更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重要窗口。即使隔著14個小時的時差,實時視頻通話也讓我可以請奶奶教我包粽子﹔與爸媽分享自己新烤的蛋糕,還能見証好友幸福滿滿的婚禮……在屏幕的這一端,我攢下了一年的記憶。

  線上交流雖然便利,但也總讓人免不了想念疫情前自由穿行於人群中的那些日子。我時常想起剛來麥迪遜時那段短暫的平凡的日子:趕公交上學路上的風景、書架間飄著古舊氣味的圖書館、研討室內與同學面對面圍坐的讀書會、可以在州街觀賞奇裝異服與熱鬧表演的萬聖節,還有冬日在結冰的門多塔湖上散步的安靜傍晚。

  再翻開自己朋友圈中已經不再“公開可見”的那些記錄,會更想念老家春節時鄉間滿眼的綠色,想念牆頭直視相機的野貓、田地裡的白塔、屋頂長滿青苔的瓦片,想念除夕夜那一桌子豐盛的年夜飯。某種程度上,疫情也像一扇窗,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審視那些險些被自己遺忘、卻幸而因手機相冊和朋友圈而得以記錄的日常點滴。還記得去年春天大使館送健康包的溫暖,記得和好友觀看抗疫劇《在一起》時的感動。也許疫情按下的暫停鍵,會讓我在2021年這個嶄新的春天,以另一種心態更好地出發。

  年初,我看過一部名為《心靈奇旅》的電影,內心很受觸動。就像電影中的人物那樣,我也曾隻記得向前奔跑卻忘記了駐足,隻期待旅途中不斷變換的新風光,卻忘記了在家中窗前就能看到的日出與日落。今年春節雖然獨在異鄉,但隻要心有想念,便不會覺得孤單。我仍會期待一年一度的春晚,期待全世界摘下口罩的那一天到來時與親友相擁而笑,期待又一個房間裡將彌漫著丁香芬芳的春天。

  (作者系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在讀博士)

 

  平安是最寶貴的幸福

  夏世懿

  獨在異鄉,常會收到國內家人朋友的問候:“你在英國一切還好嗎?”

  我總會回答:“我挺好的。”

  因為封城,很少出門,我做好個人防護措施,也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春節到,家人朋友的思念與關心尤甚,一句“我挺好的”,不隻為讓他們寬心,也是我此刻的真實感受。

  2019年底我回國休整,期待來年的秋天可以順利開始自己的博士生活。當我坐上飛往英國的飛機時,對這一年學習生活有許多的憧憬。但突如其來的疫情、一度不知何時才會結束的城市封鎖,這一切所帶來的重重阻礙都將我拉回現實,打破了之前我對這一年學習生活的所有設想。

  身為一個湖北人,我體會到在疫情面前人類的渺小,也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應盡己所能地出一份力。去年年初,在小區被封鎖的日子裡,我加入了社區的志願者團隊,為居民派發生活必需品和食物,並積極聯系海外熱心華僑華人,協助他們點對點捐贈醫療物資。這個過程裡,我見証了各種復雜情緒的交織,擔心焦慮之中也收獲了成長。這場疫情是不幸的,但在這場需要全人類團結合作的挑戰面前,我們看到了祖國的強大,看到了國人的堅強,在武漢解除暫時關閉離漢通道的那天,道路兩旁飄揚的歡送援鄂醫療隊的彩旗見証著這場戰疫裡中華民族的團結與自強。

  春節期間,我時常回想起幾個月前自己剛剛返英時的情景。

  2020年10月,我重回英國求學。做出這個決定是艱難的,我的周圍也有不少反對聲。疫情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生活的不便,還有恐懼。我沒有動搖,在飛往英國的飛機上,我看到了許多同我一樣懷揣夢想的青年。“逆風飛行”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挑戰,但他們同樣沒有因眼前“風暴”而退卻,依然追尋心中所想。他們明白前路漫漫需獨行,但依然邁開了出征的腳步。當飛機降落,原本熟悉的希思羅機場讓我感到陌生,對於不少初到英國的人來說,這裡都是記憶的起點,但如今它卻不復往日喧鬧。走出機場,能感受到深秋肅殺安靜的氣氛,原本車水馬龍的道路隻有零星幾輛接送旅客的汽車。倫敦仿佛第一次這麼安靜,但我的心情卻是明亮的,我並不害怕。

  英國疫情不斷反復的日子裡,我的生活兩點一線,也如同英國的天氣,時而陰雲密布,但轉眼就會放晴。在每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裡,我會在河堤上散步,呼吸著微風中青草的味道,一邊走,一邊在心中計算專業內合適証明沖突蔓延的空間計量模型。許許多多中國留學生就是這樣,在小心翼翼防疫的同時,努力保証課業進程不受影響。

  現在,我和舍友倆人開始計劃著包餃子、拌涼菜、鹵牛肉,給留學生活增加些年味兒。我們逐漸學會如何與孤獨相處,也在每天的學習生活中努力充實、完善自己。我想,這個特殊的春節雖然在英國難免孤單,但與家人朋友視頻團圓,“一起”吃頓年夜飯,也總會感到新春佳節的溫暖。待到霧盡風暖,我們一定會迎來下一個熱熱鬧鬧的團圓年。平平安安,是人世間最寶貴的幸福。

  新的一年,我遙祝大家:年年皆勝意,歲歲常歡愉。

  (作者系英國埃塞克斯大學在讀博士)

 

  新年憶舊歲

  孫 悅

  留學生人在海外,春節總是相對冷清,因為大環境中沒有太多節日氣氛。但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會有年味的溫暖,就會有從不缺席的中餐館,也會有和小伙伴親自動手准備的年夜飯。往常,學校沒課的時候,我們也會捧著一杯暖暖的奶茶去看華人社區布置的紅紅的燈籠、舞龍舞獅的游行表演。街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外國人覺得新鮮好奇,中國人覺得溫暖親切,這種混著異國風味的新年總帶給我一種新奇又特殊的體驗。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陰影下,全世界華人都注定會迎來一個特殊的春節。在法國,今年所有的慶祝活動都被取消了,我也隻打算跟最好的朋友簡單過節。在國外待久了,會越發想念關於祖國的一切,越能夠體會漢語言的韻味與美。此時此刻的我,特別懷念小時候回老家過年的日子,懷念那種濃濃的年味伴著節日喜慶的氣氛。童年的點點滴滴,是我心裡回旋的永恆主題曲。

  記憶裡,從臘月二十四起,媽媽就開始進行年終家庭大掃除了,我是媽媽的幫手,因為我很喜歡“忙年”這個過程。古人講除舊布新,“掃塵”的寓意是要把一切霉運、晦氣統統掃出家門,以求來年清吉,幸福安康。清掃的過程於我而言開心又享受,完全不會覺得累,甚至連同壞心情也一並清理了。掃去身上灰塵仆仆的舊日過往,世間萬物重新歸零,未知的好運氣正在嶄新醞釀。

  除夕夜當然是重頭戲了。街邊柳巷,落日余暉下,奶奶正期盼著我們一家和叔叔一家的到來。每次過年回家,奶奶都會守在家門前的巷子口,等著我們回來,爺爺則會在廚房裡親自准備年夜飯。我很愛吃爺爺燒的菜,不同於媽媽燒菜的清淡少油,也不似外面餐廳那樣鮮稠濃烈,爺爺燒出的菜裡透著食物原本的香氣,質朴又自然,食材配料的味道獨立又統一,誘人的香味兒能飄出去好遠。年夜飯的品種當然要比平時更豐富,對於我這隻貪吃的“小饞貓”來說,這可算是一次味覺盛宴啦。年夜飯后,我們一大家子人會在一起看春晚,有時幾個小孩子也會偷偷溜出去放煙火,手裡揮舞著幾隻煙花棒,地上隨手摔幾個“落地響”。我小時候比較膽大,會一口氣連放十幾個“竄天猴”,有些小朋友還會故意拿這個嚇唬別人,很是調皮,現在想來,天真又充滿童趣。

  元宵節大概是小孩子們玩得最開心的一天了。吃過午飯后,奶奶就開始給我們做燈。有蓮花燈、有小老鼠燈、有龍燈,還有各種小動物形狀的燈,我就呆呆地坐在一旁,看她靈巧的手熟練地把一個個面團捏成形狀各異的棉花燈,蒸熟了等晚上再倒進油點亮。奶奶還不忘在我們眼前晃一晃,重復著那首童謠:“棉花燈公式,照照眼公式,來年不害眼公式!”我們幾個孩子便一人挑一個棉花燈拿著出門鬧元宵,剩下的燈則會放在家裡照明用。有時,小孩子也會打著大人給買的燈籠走街串巷,比一比誰的燈籠最漂亮,像螢火一般在夜裡流轉嬉戲。也有時,在家裡吃過甜甜的湯圓后,大人會帶著我們去元宵燈會賞花燈,花燈樣式繁復,滿眼的火樹銀花,伴隨著絢麗煙火。在孩子們眼中,宛如來到了一個真實的童話世界。

  小孩子對於節日總是最敏感而記憶深刻,童年關於春節的美好過往,都像幼時吃過的棉花糖一般,甜蜜溫潤地滋養著我,支撐著我一路向前,一路成長。

  新的一年裡,我想要看夢想一點點開花,也希望全世界的疫情能盡快結束,讓大家能早日相聚,共話團圓。

  (作者系法國藝術與文化管理學院在讀學士)

 

  “春節包”溫暖這個春節

  唐 彬

  對於海外學子來說,山河萬裡,與家鄉的距離可以約等於與祖國的距離。

  往日裡,春節常與德國考試季相遇,我們面前是成堆的復習資料、各種論文及報表,春節隻能通過視頻語音傳遞思念。

  這場團聚還有冬令時下7小時的時差。如果除夕當日是工作日,那我們隻能在學習和工作間隙裡,隔著手機羨慕屏幕那端的滿桌菜肴,遙寄思念,在不同的親友微信群裡發送自己的祝福。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德國及歐洲並未完全得到控制,回家團聚之路因為國際航線減少及防疫要求而變得更加困難。響應祖國“非必要、非緊急、不旅行”的倡議,更多在德中國留學生選擇留在當地度過春節。

  這個春節對許許多多海外學子來說,必定會留下不一樣的記憶。

  除夕夜在周四,雖是工作日,但在目前德國提倡居家辦公、學習的大背景下,學子們有機會通過手機、電腦,同國內的親朋好友分享節日溫情,傳遞祝福,一起跨年。等國內的親友睡了,在德學子的夜晚才剛剛開始,因為疫情,我們隻能小范圍地聚聚,餃子、火鍋,更少不了魚和蝦,年夜飯總得好好吃。

  與此同時,駐德使領館的老師們還加班加點地給學子們精心准備“春節包”,為學子們安排了一場又一場精彩的線上活動。此外,來自全德各地的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的成員們,也組織了多場線上春晚。為了將來自祖國的“春節包”在第一時間送到學生、學者手上,學聯的同學們在春晚活動工作一結束,便冒著惡劣天氣,在各地區迅速進行分裝、登記和分發工作。

  2月8日,哈勒地區“春節包”的發放工作正式開始,其中包括口罩、連花清瘟膠囊等抗疫物資,同時還有中國駐德大使給廣大留德學子的慰問信以及春聯、福字等。哈勒學聯不少成員紛紛表示,當把“春節包”送到的時候,領取者的開心和謝意讓學聯成員也感到了溫暖,同時還有滿滿的自豪。

  我們期待著春暖花開的時節,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吃頓熱熱鬧鬧的團圓飯,心中默默許下新一年的願望,送出新一年的祝福。

  (作者系德國哈勒維滕貝格—馬丁路德大學在讀碩士)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