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推動高校間學分互認難在哪裡

艾萍嬌
2021年01月27日08:29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推動高校間學分互認難在哪裡

教育部在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1241號(教育類109號)提案答復的函中指出,近年來,教育部出台多項政策積極推動高校間的學分互認,並逐步健全線上學分互認機制。

答復指出,一是鼓勵高校校際學分互認。支持國內高校建立與學分制改革和彈性學習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加強校際學分互認與轉化實踐,完善學分標准體系。二是積極推進線上學分互認。

2020年,教育部印發《關於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教高廳〔2020〕2號),明確要求高校貫徹落實有關政策要求,引導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積極選修線上優質課程,制定在線課程學習學分互認與轉化政策,保障學生學業不受疫情影響。

推動高校間學分互認,是我國教育部多年前就推進的一項工作。但從現實看,學分互認推進並不順利,高校還是主要根據學生完成本校課程、學分情況,授予學生畢業証書、學位証書。而由於學分不能互認,學生所選課程受到局限,高校間的交換生制度沒有切實建立,退學(轉學)學業銜接存在障礙。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並結合當前的疫情防控形勢,要大力推動高校間學分互認,讓學生有更靈活的方式完成大學學業,並建立起高校間的退學(轉學)銜接機制。

學分互認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學習另一所大學的課程,本校承認課程學分,那麼,學生就可以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學習另一所大學的課程。這無疑將拓寬學生的課程選擇,也可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選擇適合外部環境的求學方式。如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學生在當地高校上課,或者上網絡課程,學籍所在學校也認可課程學分。

推進高校間的學分互認,主要有以下一些障礙。首先是一些高校缺乏開放、共享教育資源的心態,沒有開放課程、學分互認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學生的教育教學管理採取傳統的計劃方式。其次是我國高校缺乏包括自主設置課程在內的辦學自主權,本校實行完全學分制,都受到自主開設課程較少的限制,就更難向其他學校學生開放課程了。更重要的是,互認學分的前提是各校的課程質量標准、課程含金量一致,而我國高校對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不同,課程質量參差不齊,有的學校還存在給學生送學分的“水課”。

要推進高校間的學分互認,就要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自主權,推進高校實行完全學分制教學、管理,在完全學分制教學、管理基礎上,實現高校間的學分互認。與此同時,要推進高校課程專業認証,以此評價各校的課程質量,為高校間建立學分互認制度提供專業依據、標准。這可以促進高校重視課程質量,突破當前學分互認存在的高校層次壁壘,讓更多學校能互認學分,為學生選擇學分創造條件,擴大學生學習自主權、選擇權。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