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李大潛院士:回歸數學教育本質,提升數學魅力

2021年01月21日16:14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月21日電 “數學教育本質是一種素質教育,它不僅在學生的日常學習中,同樣在一個人的成長中,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杰出教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李大潛,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數學教育中應當加強對數學建模的認識和訓練,弘揚數學文化,跳出“應試教育”的桎梏。

數學教育本質上是一種素質教育

李大潛提到,在數學教育與學習中,以傳授與學習數學知識為載體,通過數學學習和訓練,就可以逐步培養數學素養,這是其它課程的學習和其它方面的實踐所無法替代的。

“數學教育本質是一種素質教育,而不僅僅是知識教育。數學學習的根本作用,是使學生具備一些特有的素質和能力,如自覺的數量觀念,嚴密的邏輯思維等。”李大潛說,“如果認為數學的學習只是對數學知識的獲取,而忽視數學的思想方法,那麼即使熟記了再多的定理和公式,也難以發揮作用。”

明確定位,培養核心素養

“中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應該定位於‘為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從這一定位出發,要幫助學生打好數學的基礎,掌握基本的知識,訓練基本的能力,並以此為契機,培養一些核心的素養。”李大潛表示,在實際的教學中,要牢牢把握這一定位。數學教學絕不是教得愈多愈好、愈難愈好,而是要把看起來困難的內容講得深入淺出,使學生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想學,使數學變成一門可親可近、學生喜聞樂見的課程。

提高對數學建模的認識,加強相關訓練

“數學建模是聯系數學與應用的必經之途,是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客觀世界聯系起來的不二橋梁。”李大潛說,“要努力提高師生對數學建模的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學生在數學建模方面的訓練和教育。隻有使學生知道數學的來龍去脈,才能真正學好數學。”

他提到,根據教育部最近頒發的高中課程標准,數學建模的實踐活動已正式列入新編高中數學教材,這將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創新精神的培養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弘揚數學文化,跳出“應試教育”的桎梏

李大潛指出,回歸數學本質教育、使數學變成一門喜聞樂見的課程,需要學生自覺地接受數學文化的熏陶。要在數學的教學中,充分展示數學文化的內涵,揭示數學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在接受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實質的過程中,更好地感受數學獨特的美感與魅力。這些都可以幫助學生跳出單純的數學天地,跳出“應試教育”的桎梏,認識到數學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李大潛說:“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家長要理性地對待涉及教育的目標及方式等種種問題,給素質教育的開展創造一個更優良的環境。學校和教師要堅持素質教育的方向,認真總結素質教育的有效方式與途徑,努力使素質教育取得切實的效果。”(熊旭 實習生張玉)

(責編:郝孟佳、申亞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