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青島理工大學:“小社團”撐起“大思政”

2021年01月14日08:5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青島理工大學:“小社團”撐起“大思政”

  親眼見証台下雷鳴般的掌聲和觀眾眼含的熱淚,思遠劇團學生團長霍雨婷心生感慨:“誰說00后大學生看不懂紅色劇目中的家國情懷?”

  在青島理工大學,思遠劇團作為校園文化的風向標,一度對標“開心麻花”,走幽默搞笑路線。如今的思遠劇團逐漸“褪去”娛樂外衣,以史切入,將學校、國家發展的故事搬上舞台,以話劇講故事、傳精神,卻由此贏得了更多的學生粉絲。

  讓思遠劇團走得更遠的正是青島理工大學一年半來力推的社團改革。

  針對學生社團在管理上、活動開展上存在的“自娛自樂”傾向及立德樹人作用發揮不足等問題,青島理工大學團委堅持“小社團,大思政”的工作理念,將社團發展融入學校“大思政”格局構建,將思想引領貫穿社團文化發展與建設全過程,打造有思想、有特色、有影響的社團活動品牌。

  團支部建在社團上 紅色“小喇叭”不斷涌現

  如何使思想引領真正成為社團文化發展的主旋律?在青島理工大學團委書記高潔看來,共青團必須主動作為,“所有社團均成立團支部,共青團對社團活動的思想引領作用得到進一步強化”。

  在實踐中,社團開展主題團日活動既突出思想,又彰顯特色。

  青島理工大學國旗護衛隊以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一二·九運動85周年、國家公祭日等重要歷史紀念日為契機,開展主題團日活動,通過升國旗、宣講革命精神等形式承擔起了校園愛國主義教育宣講的職責,深受同學們的喜歡。

  類似國旗護衛隊的思想引領類社團,在社團改革背景下,伴隨著活動形式的多樣化、深入化,越來越多的社團成員成為同學們身邊的紅色“小喇叭”。

  曾獲“全國百佳大學生理論學習社團”的商學院揚帆社根據學生片段式學習特點,制訂“五分鐘微黨課”教案,深入宿舍開展理論宣講。結合商學院學生思維活躍、對數字敏感等特點,揚帆社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運營公眾號“商說商道”,開辟“數說黨史”“話題王”等特色欄目。

  針對思想引領類社團,商學院提高准入標准,要求負責人必須是黨員,在自願報名基礎上選拔大學生黨員和學生中的先進分子作為社團成員。

  青島理工大學95個學生社團中,思想引領類社團有17個。隨著社團改革的推進,這類社團對社會實踐和科技創新的思想引領逐漸顯現。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組織支教隊參加菏澤“小荷學堂”志願服務項目,在為期半個月的支教社會實踐中,除了正常的文化課外,支教隊伍在課程設置中加入思政元素,不僅開設品德課程,還增加了影視欣賞、體育活動等,讓學生了解外面的世界。

  隨著理論社團與科技創新的融合,該學院學生參與科技大賽的動機發生根本變化,從單純的拿榮譽、獲推免資格,到關注社會熱點、難點,一大批緊密結合精准扶貧、鄉村振興等符合國家和社會需求的題目層出不窮。

  譬如獲得“挑戰杯”全國金獎的《核桃剪切擠壓柔性錘擊絨輥分離剝殼關鍵技術與准備》,正是針對該校派出的第一書記所在村面臨的生產難題,經不斷研制,最終形成多項專利,並成功投放市場。同時該學院的科技創新團隊針對馬鈴薯制種,大蒜、冬棗、山藥收獲問題,利用所學專業,堅持立足實際需求解決問題。

  “一批批學子在思想引領與科技創新的融合上不斷突破,形成了又紅又專的科技創新特色之路。”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分團委書記隋學智說。

  借力引智 專業思政師資注入發展“底氣”

  作為一個剛成立兩年的思想引領類社團,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鴻遠社的顯著變化與一個人密不可分。

  之前,鴻遠社定位為“對當代中國發展大勢、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等進行綜合性研習、傳播與實踐的學生社團”,在社團負責人付雨鵬看來,“我們的理論積累相對單薄,總感覺對國家大政方針的詮釋力不從心”。

  2020年,馬克思主義學院專職教師王玉喜博士被聘為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社團業務指導老師,從《抗擊疫情的三重思維邏輯》選題的確立,再到日常理論學習的點撥,王玉喜的指導讓社團成員常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從2019年起,作為社團改革的重要舉措,青島理工大學團委加強頂層設計,合理優化資源,聘請馬克思主義學院專業課教師擔任理論類社團指導教師,彌補了過去理論類社團開展活動存在的理論水平不高、思想內涵不深、活動缺少吸引力等不足。

  “通過這一舉措,整合了思政教育中的資源和力量,讓團學干部得到了有效的理論支持,讓第二課堂思想引領工作更加有‘底氣’,並輻射帶動更多的同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分團委書記張英華說。

  除了思想引領類社團,該校二級學院的其他團學組織,如活力團支部、院級青馬培訓骨干等也定期邀請馬克思主義學院專業課教師進行理論宣講。

  變化在漸次發生。這些受益於理論社團學習的學生骨干開始輻射帶動更多的團學組織。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的逐夢合唱團曾屢獲省內外重要獎項,合唱團的部分成員來自理論社團,張英華注意到,這部分同學體現出的模范帶頭作用教育和引導了周圍同學,對於團隊集體主義觀念的培養起到了積極效果,讓更多的成員更加認同合唱,認同紅色歌曲中所表達的情感。

  “下一步,馬克思主義學院將主動跟進,配合團委、學生工作部,實現思政課教師隊伍和學生工作隊伍同向同行、同頻共振。”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王菁華介紹。

  融入思政元素 打造社團特色

  從大二起參軍入伍再到重返大學校園,令馬浩偉引以為榮的不僅是曾經的軍人身份,還有如今的學生教官身份。

  2020年,青島理工大學作為山東省首批軍訓試點改革單位,改變現役軍隊進校承訓模式,調整為依托學校自身,退役返校大學生、軍事愛國者協會成員、青馬學員共同組成學生教官團,全面承擔新生軍訓任務。馬浩偉所在的軍事愛國者協會共有成員100余人,其中退役返校大學生20余人,由此成為學生教官團的主力。

  受訓的新生5600余人,承訓教官70人。軍訓還未開始,馬浩偉和協會成員們就早早開始了教官自訓。“最大的困難是時間,短短十幾天,每一位新加入教官團參與訓練的同學都要從一個什麼都不會的普通人,接受十幾項類似部隊新兵課目的訓練,在自己學會的同時,更要學會如何教授,同時,負責教授教官的也不是外人,是同樣參與教官團的退役老兵們,仿佛這一刻,每一個人的心都在一起,凝成了一股勁,全部成了什麼都會的‘專家’。”馬浩偉回憶。

  此次學生擔任軍訓教官最大的看點,不僅最大程度減少了三大傳統步伐(齊步正步跑步),加入了擒敵拳、刺殺操、戰場救護、旗語等實用科目,同時還加入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等思政內容,全部教案均由這些年輕的學生教官們獨立完成。

  “以后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大學生活,可能就是這段經歷了,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大學期間有一段當教官的經歷。”馬浩偉說。

  讓年輕人講給年輕人聽,以思政元素打造社團亮點——類似創新做法在這所高校並不鮮見。在商學院,兩名思想引領類社團成員積極融入該院星火智援博士服務團,並隨博士團參與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的扶貧攻堅工作。回來后,二人走進學院官方抖音平台直播宣講,以自身經歷引領同齡人更直觀地感受當下中國的扶貧攻堅工作。

  “大思政”格局下,“小社團”的作用愈發不可忽視。

  接下來,該校將面向全校公開選拔優秀師資擔任下一年度社團指導教師,志願公益社團將全部聘任馬克思主義學院專職教師參與指導。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