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祖國踏上新征程 海歸跑好接力棒

2018年12月29日08: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祖國踏上新征程 海歸跑好接力棒

參會人員合影 (受訪者供圖)

近日,歐美同學會在北京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來自全國各地的留學歸國人員代表齊聚一堂,憶往昔留學崢嶸歲月,看今朝改革壯美風光,共同書寫建設祖國的新篇章。

科技創新

投身民族復興事業

歐美同學會海歸創業學院導師、上海長三角科技城執行總裁吳玉華在座談會上分享了自己與改革開放的故事。

1983年,寶鋼集團派出高級管理層赴德國學習,這是改革開放后中國向西方派出的第一個專門學習大型企業管理經驗的團隊,吳玉華是這個團隊中最年輕的成員。“我們抱著特別感恩的心情走出國門,當時,國家要為我們每人每天支付300馬克,馬克與人民幣的匯率比是1︰6,相當於每人每天1800元。國家這樣的付出,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學習。”吳玉華說。

35年后,吳玉華在今年牽頭啟動了中國第一個跨省界的科技城——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地跨上海、浙江兩地,成為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的“先行區”和“試驗田”。

除此之外,吳玉華還義務擔任歐美同學會海歸創業學院的創業導師,他動情地說:“我們現在要一代接一代地努力下去,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好的平台,讓他們踩著我們的肩膀,把留學生的特殊作用在中國發揮好。”

狄增峰是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科研部部長,曾在美國學習、工作。座談會上,他也強調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作為留學歸國人員中的科技工作者,需要把握機遇,努力實現更多、更重大的科技創新。” 狄增峰說。

人才助力

學成報國參與偉大實踐

1978年,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吳啟迪成為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第一批研究生,在畢業后前往瑞士聯邦蘇黎世理工學院留學。回國后,吳啟迪一直在教育系統工作,她曾分管教育系統改革,對改革開放后國家在教育領域的變化深有體會。吳啟迪表示,如今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改革讓我國擁有了一批一流學科和高水平學校,也讓年輕人獲得越來越多的深造機會,給國家建設培養了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吳啟迪說:“作為一個歸國學人,要在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強國的過程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發揮自己獨到的作用。我們要做好工作,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蔡劍畢業於美國南加州大學,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教授。1997年,抱著“學習世界前沿知識”這一想法,蔡劍去美國留學。他發現,有許多用中國的人才開發的技術,又高價賣回到中國,這讓蔡劍感到不服氣。於是,在2003年,蔡劍辭職回國,成為北京大學的一名教師。

蔡劍談到,人才是在未來提高創新實力的根本,要用創新的思維、系統的思維、互聯網的思維去建設中國未來的創新系統。“我們共同努力,為國家未來40年的人才體系打一個好的基礎,為更好地傳遞接力棒做好准備工作。”蔡劍說。

歐美同學會黨組書記、秘書長王丕君指出,要動員和組織廣大留學歸國人員積極投身創新實踐,保持“敢為人先的銳氣”,發揚“得風氣之先,開風氣之先”的傳統,為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奇跡作出積極貢獻。

走向世界

作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會長陳竺在書面發言中指出,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踏上新征程,廣大留學人員要繼續講好改革開放的中國故事,幫助世界了解中國,推動中國更好地走向世界,當好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間使者,向世界展現真實全面的中國,為中國夢的實現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

“我一路的學習和成長都是國家給予我的。我是改革開放40年的受益者,同時,也在積極推動中國音樂文化走向世界。”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劉月寧在座談會上感嘆道。

1977年,劉月寧成為鄧小平特批的第一批入學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的學生之一,從河南洛陽考入北京。之前從沒上過舞台的她,12歲時便以一曲《映山紅》聞名海內外。1978年,她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了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

如今,劉月寧擔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孔子學院辦公室及“中外音樂文化交流與體驗”基地主任,助力中國音樂走出國門。2012年,中央音樂學院與丹麥皇家音樂學院合作建立了全球第一所音樂孔子學院,傳播和展示中國音樂文化。劉月寧說:“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一名音樂演奏家,我感到責任重大。像我們這樣的海歸,要做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講好中國故事,把這些故事帶到國外的課堂裡。”(陳雨兵)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12月29日 第 10 版)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