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教育部“三區三州”中小學校長教育信息化專題培訓首期培訓班在雲南省怒江州啟動

2018年12月28日14:26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2月28日電(孫競)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和雲南省教育廳主辦、北京師范大學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承辦的教育部“三區三州”中小學校長教育信息化專題培訓首期培訓班日前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啟動。117名中小學校長參加了為期三天的培訓,圍繞9大主題學習教育信息化領域的政策和相關知識,探索信息化促進學校發展的路徑。

為了大力支持以“三區三州”為重點的深度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發展,培訓聘請來自北京、天津、浙江、雲南等地的高校、中小學、研究機構、信息化系統的專家和一線優秀實踐者,就學校信息化規劃、數字校園建設與應用、信息化教學模式、移動學習、創客教育、智慧教育、師生信息化素養提升、擴大優質資源覆蓋、信息化管理等領域的相關問題為學員授課。校長們通過小組協作學習、研討會、工作坊、直播、學習社區等多種形式的交流、互動和體驗,深化了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拓展了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思路,明確了促進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工作目標。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副司長李楠通過網絡視頻寄語首期學員說,校長是學校信息化發展的頂層設計者,是學校信息化工作的帶頭人,組織者和踐行者,“一位校長信息化了,可以改變一所學校,一代學生”。他指出,通過培訓提升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是促進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與創新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部在今后5年內將持續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

雲南省教育廳師范教育處處長雷韜表示,目前怒江州很多老師仍然沿用“時間+汗水”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努力,但學習效果卻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他認為,本次培訓以提升校長信息化素養和應用能力為核心是抓住了重點,並希望未來能夠引進更多有針對性的、實用的優質教育資源,推動怒江州乃至雲南省的教育信息化發展。

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長江學者”黃榮懷與校長們探討

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長江學者”黃榮懷教授從當前課堂教學中普遍遇到的困境談起,與參訓校長共同探討“信息化如何有效促進學校發展”。黃榮懷重點講解了全球視野下的教育變革訴求、學校發展的基本趨勢及動向、鄉村教育的現實問題及策略,並闡述了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價值——創新和變革學習方式、教學方式、管理方式和教育研究方式,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他希望與校長們共同努力,促進怒江州教育信息化發展,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設計自我發展的路徑,為“未來”做好准備。培訓期間,黃榮懷還走進教學點,深入了解校園信息化建設的硬件環境、教師應用水平和學生使用現狀。

怒江州班學員分組討論

培訓期間,校長們圍繞“信息化如何促進學校發展”這一問題,分組進行了深入研討。雲南怒江州瀘水市老窩鎮中心學校校長楊俊才認為,培訓對學校推進教育信息化非常重要,校長應積極轉變觀念,主動擁抱新技術,提高硬件的利用率和軟件使用技能。他希望將短期培訓與“一對一”長期幫扶和售后服務結合起來,讓信息化真正走進校園﹔福貢縣民族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尹艷茹建議,信息技術課應貫穿基礎教育全過程,適當增加課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並幫助教師把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瀘水市洛本卓鄉托拖小學副校長楊志朝表示,在他的學校,教師信息化素養相對較弱,黑板當成白板用的情況還比較普遍,“經過這次培訓,我深切感到傳統的教學方式行不通了,老師累,學生更累”,他希望教師有機會走出去,到教育信息化發展較好的地區學習,回校帶動其他教師共同進步。

據悉,位於我國西南邊陲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23所,教育信息技術環境和硬件資源配備相對完整,但是教師的基本信息技術技能普遍不高,教學設施使用率較低,師資資源不足,教師流動性大。本次“送培到家”活動是《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八大行動之一的“網絡扶智工程攻堅行動”的重要落地項目。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