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根本的任務是育人
浙江省杭州市某幼兒園的王老師發現,除了不會系鞋帶以外,現在孩子的自理能力普遍沒有以前好——比如小班的部分孩子還需要喂飯﹔到了中班,通常要求孩子大、小便后自己擦,但現在有比較多的孩子做不到﹔中、大班時,要求孩子自己穿衣褲,卻發現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會,需要老師一對一、手把手教了一遍又一遍。
“在很多年輕家長的觀念裡,覺得像穿衣吃飯這樣的小事不重要,認為這些小事孩子長大之后自然就會了。而且,他們也不希望幼兒園老師將工作的重點放在這些瑣事上,而是多教孩子一些兒歌、故事、律動、繪畫等,甚至多教一些字。”王老師無奈地說。
在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王老師發現自理能力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班裡,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做什麼事都要比別的孩子慢半拍。比如午睡起床,其他孩子都已經去吃點心或者游戲了,他們還要等老師一個個幫忙穿衣服﹔自理能力強的孩子,在課堂上的反應力和活躍度普遍要比自理能力弱的孩子好一些。”
其實,現在很多孩子欠缺生活技能這一課,除了不會系鞋帶,還有很多的不會。
杭州市某小學校長蔣曉舉了幾個例子。
開學初分橘子,一年級的有些孩子不會剝皮,等一個橘子剝好了,橘子的果肉爛糟糟的,根本沒法吃了。
講台上鉛筆一大把,隻要是沒貼名字的都找不到主人。
有時看見衣服明明是某個孩子穿的,一運動脫了以后就不知道了,老師在講台上大聲詢問,就是沒反應,原來衣服是大人給穿上的。
吃飯時桌子上一塌糊涂,不要吃的直接丟在桌子上。
一放學,孩子還沒離開隊伍,這書包早被大人扛肩上了。
蔣校長說,她在和家長的溝通中,家長也時常會說:“這種小事在家裡一般都是我們給他弄好的。”她感慨道:“這樣的事很小,但孩子的成長,就是在這樣的一件又一件小事的積累中能干起來的。”現在都是家長包辦,孩子怎麼有機會變得能干呢?
她認為,孩子是一個完整的人,我們不能人為地將孩子割裂開來進行教育。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不能孤立地去強化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而忽略或弱化了其他方面。“教育最根本的任務是育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