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考研報考人數同比增52萬 近10年增幅最大

新京報
2018年12月23日06:39 |
小字號
原標題:考研人數創新高 290萬人赴考場

12月22日8時,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考點,考生在考場外等候入場。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在冬至日(12月22日)開鑼,全國290萬考生赴考場。“改革開放”成為本次思想政治理論考題的關鍵詞,此外,中美貿易摩擦、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與韓國總統文在寅會晤、基因編輯也在考題之中。

全國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已連續多年增長。《2019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簡稱《報告》)顯示,自2007年以來,碩士研究生招生的每年增長率維持在4%左右。

《報告》顯示,針對不斷升溫的“考研熱”,就業壓力大、提高就業競爭力為首要動機。

報考情報學專業的劉同學告訴記者,自己本科學校是一所二本學校,在就業中不佔優勢,因此選擇了考研。考生王同學也稱,想先讀書緩兩年,長遠來看,高學歷在就業市場更有競爭力。 今年報考了國際政治專業的胡同學則表示,自己本科學的是財經類專業,已經在銀行工作了,但覺得沒有太廣闊的前景,所以這次加入了考研大軍。

多所高校公布的就業質量報告顯示,碩士研究生比本科生的就業率更高。以2017屆畢業生為例,清華本科生就業率為98.3%、碩士生為98.6%,中央財經大學本科生就業率為97.12%、碩士生為99.87%,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本科生就業率為98.65%,碩士生為99.05%。

此外,高校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也增加了考研吸引力。《報告》顯示,從一流大學公布的2019年招生計劃看,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有28所高校大幅增加招生計劃。

焦點1 人數

考研大軍增52萬人 同比漲21.8%

記者了解到,2019年研招考試報考人數再次大幅增加,全國考生規模達到290萬人,比上一年增加52萬人,增幅21.8%,是近10年增幅最大的一年,也創下改革開放40年來最高紀錄。

而自2017年非全日制納入統考后,報考人數迎來激增,首破200萬大關。到2018年,全國報名人數則升至238萬,較上一年增加37萬,增幅達18.4%。

值得注意的是,全國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已連續多年增長。據中國教育在線12月20日發布的《2019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自2007年以來,碩士研究生招生的每年增長率維持在4%左右。

焦點2 考題

“改革開放”是政治考題最“熱”詞

根據考試安排,昨日上午進行的考試為思想政治理論、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下午為外語,今天則將進行兩場業務課的考試。

昨日上午8時許,人民大學的考點不少同學已經排起長隊。盡管天氣寒冷,考生都拿著資料進行最后的溫習。11時許,不少考生結束思想政治理論考試,走出考場。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據不少考生回憶,改革開放貫穿整個政治考題,兩個論述題都與改革開放相關。

提前交卷的徐同學告訴記者,論述題有為什麼說“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如何理解進入新時代必須“以改革開放眼光看待改革開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也進入了論述題,要求考生從法律社會作用的角度,分析為什麼要以法律的名義保護英雄烈士?

報考政治學專業的一位同學告訴記者,今年中國主場舉辦的上合組織會議、中非合作論壇、博鰲論壇、進博會等四大主場外交會議成為最后一道論述題,考題包括如何看待新時期主場外交會議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名片,中國外交的理念是什麼?中國為世界發展提供了哪些智慧和方案?

此外,記者從多位考生處了解到,中美貿易摩擦、金正恩與文在寅會晤、基因編輯、“虛擬現實”等也在客觀題中。

北京新東方考研政治名師桑宏斌告訴記者,“總結起來,今年的考研政治選擇題難度提升了,主觀題靈活具有歷史感、時政感強,題量大,學科交融性增強,側重基礎,但不回避熱點。”桑宏斌表示,考題凸顯正能量,對價值觀、對歷史、對時代拿捏到位,既有選拔性,又有難度系數。

焦點3 專業

北京考生青睞工商管理、法律、金融

在公開報名人數的部分省份,不少地區的報考人數都出現較大幅度增長。例如,四川考研報名人數達到141786人,較之去年增幅為29%﹔河南地區考研報名人數則已達23.36萬人,增幅突破25%。

北京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38萬余研考生報考北京地區的招考單位,其中,有16.1萬人報考學術型專業,約佔42%﹔22.2萬人報考專業學位,約佔58%。

從就讀方式來看,32.8萬人報考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約佔86.6%﹔5.5萬人報考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約佔14.4%。

考生最青睞的十大專業分別是:工商管理、法律碩士(非法學)、金融、會計、公共管理、計算機技術、法律碩士(法學)、工程管理、廣播電視和新聞與傳播。

從報考專業分布上看,工商管理專業報考人數居首,為2.54萬人,隨后為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的1.58萬人和金融專業的1.33萬人。

從考生報考志願分布看,報考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等16個招生單位的人數均超過1萬人。

■ 觀點

用人單位不應該隻重學歷

盡管考研不斷升溫,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從過去的情況來看,至少從2010年以后,研究生學歷對就業的價值和影響,其實是不斷衰減的,上世紀90年代研究生學歷對就業的影響遠比現在高。

“不過,研究生和本科生相比還是存在優勢,在這種驅動下,大家進行比拼。”儲朝暉說,“實際上,研究生學歷不一定對工作崗位有多大價值,只是在比拼中有作用。這與高考比拼分數邏輯是一樣的,高考分數高不一定意味著學生的綜合能力強。”

他表示,這種情況可能造成過度的教育,一些工作崗位不需要這麼高的學歷,但為了能進入這個崗位,隻能比拼學歷。

儲朝暉認為,用人單位應該根據崗位需要選擇人才,而非隻根據外在的學歷條件來選人用人。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王俊

(責編: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