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留學人員回國發力 生物醫藥迎黃金時代

孫亞慧
2018年12月15日09: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海歸發力 生物醫藥迎黃金時代

楊小平團隊的技術人員正在進行藥物質量的分析研究。

近年來,受益於國內出台的一系列引才政策,生物醫藥領域廣闊的市場空間吸引了許多海外高端人才回國創業,給國內生物醫藥行業帶來了新氣象。與此同時,藥品審評審批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斷深入,醫藥產業升級迎來重要機遇期,為海歸創業營造了優良的政策環境。

海歸人才是“生力軍”

上海白衣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韓白衣早年留學日本並獲得博士學位,蛋白質化學是她的主要研究方向。

韓白衣是上世紀90年代“留學潮”的親歷者,從“留學潮”到“歸國熱”,她對近幾年高水平留學人才在生物醫藥行業的回流感受深刻。“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太快了。”韓白衣對本報記者說道,“我的團隊得到了上海各級政府、特別是浦東新區的大力支持。初建公司時,獲得了研究場地免租金的優惠政策﹔項目立項后,又得到了科委的資金資助﹔引進研發人才時,還享受到了人才優惠·政策,這一系列待遇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國家對歸國人員的重視和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支持。”

這家成立於2011年的年輕公司,專注於再生醫學、生物材料、植入性醫療器械的研究開發。通過幾年的努力,已經建立了一個利用普通食用豬小腸生產醫學再生植入材料的技術平台,產品可以用於人體各種組織缺損的修復和再生。

截至目前,該公司生產的、用於開顱手術后腦膜修復的硬膜生物補片已經在國內5家著名三甲醫院展開臨床試驗,韓白衣期待這種生物補片可以早日滿足臨床需要,替代進口產品。

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和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生物醫藥行業近年來保持著持續增長態勢。這其中,學有所成、回國創業的海歸群體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從新版GMP認証(GMP中文含義為“良好生產規范”,世衛組織將GMP定義為指導食物、藥品、醫療產品生產和質量管理的法規——編者注)到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中國藥品監管部門在推進藥品審評審批的制度改革方面不斷發力,改革步伐不斷加快,為生物醫藥研發創新提供了良好環境。

政策扶持是“催化劑”

生物醫藥產業具有技術含量高、開發周期長、風險大等特點,海歸很可能會遇到技術、資金等多方面創業門檻。業內專家表示,政府可以考慮根據行業特點提供更多支持,比如增加知識產權價值轉化的實操性,讓更多科研工作者可以實現研究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科學家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支持研究,政府層面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生物醫藥領域專家、長期從事生物醫藥研究的李啟靖曾在接受採訪時說道。

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副總經理楊小平認為,全國多地的留創園、專業化的生物園區改善了研發創新環境,也搭建了平台。完善的配套政策能夠讓海歸專注於技術研發,賦能科研創新。

“以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為例,政府和企業分別拿出2億元人民幣來共同打造一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並配套有實驗室、孵化器、人才公寓等。高端留學人員回國后可以直接進駐我們的平台,實現‘拎包入住’‘拎包研發’。”楊小平說。

曾留學日本的楊小平感慨於如今國內生物醫藥行業的良好發展勢頭。他相信,憑借多年的行業積累,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拐點已至,將迎來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

在科研創新環境不斷優化的同時,投資環境也在向好發展。

今年4月,白衣緣生物宣布完成了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作為備受關注的風口產業之一,國內專注於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公司和天使基金近年來發展迅猛,在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大健康”產業前景廣闊,為海歸帶來了新的機遇。

研發創新是“主戰場”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的生物醫藥環境正發生改變,以往做仿制藥的企業較多,而今可仿的藥品正逐漸減少,生物醫藥行業的主戰場將圍繞研發和創新展開角逐,海歸的技術優勢將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楊小平指出,我國生物醫藥研發正處於“從仿到創”的轉變。仿制藥的技術含量低、周期短、資本投入少,但創新藥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研發周期長、風險更高。因此,對於海歸創業者來說,從社會渠道得到融資的難度會加大。“資本變得更加‘理智’。”他說,“社會資本對於研發創新的投資更加謹慎,這是好事,但對創業者來說則意味著壓力。”

從地處江蘇泰州的中國醫藥城,到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再到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在一個個生物醫藥企業集聚地,正涌現著越來越多的海歸創業和就業實例,也帶來了激烈的競爭。“在同一領域同一熱點,創新的靶點就這麼多,各家都在比拼,國內外都在做,攻佔同一個山頭。這就對研發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是勢單力薄很容易陷入被動。”楊小平如是說。

如何為海歸科研人員創造更好的創新環境?有專家談到,一方面,與生物醫藥相關的技術服務產業應引起足夠重視,也可以支持、鼓勵和引導海歸從事一部分技術服務工作﹔另一方面,在創業初期,生物醫藥的研發外包產業鏈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每個環節會有專門的公司來提供對應服務,而在服務鏈環節,國內市場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機會很可能就蘊含其中。“毋庸置疑,隨著海歸高端人才的不斷引進和國內創新實力的升級,中國生物醫藥產業一定會迎來新的增長高峰。”楊小平堅定地說。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12月15日 第 10 版)

(責編:郝孟佳、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