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北京中學校長:把孩子培養成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2018年12月13日08:57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2月13日電“培養什麼樣的人? 我覺得要讓孩子成長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讓孩子成為有根的人。”近日,北京中學校長夏青峰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育人是本,而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又在於立德。

如何更好地幫助學生立德?夏青峰認為,首先培養孩子的志趣。學校以人格教育為基礎,建立了基礎課程、拓展課程與潛能課程相融合的立體化課程結構,培養學生形成自己的“志趣”,引導學生實現“在志趣中學習”。

還要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需要把校園外的優秀資源引進校園,打開學生視野,也更需要突破書本、教室、教師、校園的界限,讓學生走進自然、社會、世界的大課堂。每學期,北京中學都會組織全校學生進行一次為期一周的“中華文化尋根之旅”,依照不同類別的中華文化,制定不同的旅行線路,在實地觀察中體會中華文化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中的表現。讓學生的身心不斷與中華歷史文化開展具體的、可觸及的對話與互動。

此外,學校還為學生創造機會,讓孩子們投入到社會服務中,比如幫助孤寡老人買菜、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去邊遠地區支教等等。孩子們有了更多接觸社會的機會,也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收獲了感動與快樂。而這種感動與快樂又驅使他們去做更多的幫助別人的工作。

促進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個系統工程。學校不僅要在“學什麼”上做文章,還要在“怎麼學”上下功夫。

“當下的課堂學習中,學生互相等待的現象很普遍。‘齊步走’的機制,讓學生很多時間都是在等待中浪費掉的,課堂學習效益堪憂。”在夏青峰看來,學生們的思維方式、學習風格是有差異的,而他們在課堂學習中卻經常被要求以統一的方式去學習,不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如何解放學生,讓他們能夠按照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最合適的進度去學習,是學校需要關注與改進的。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北京中學採用了“走班學習”的機制,但走班不依據學生的成績好壞或者學習內容的深淺來分類,而是根據學生學習方式的偏好來確定。每門功課分成自修、研修、導修、講修四種類型,學生自主選擇進入哪種類型的班級進行學習。在選擇之前,學校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風格、思維方式進行跟蹤調查與數據分析,幫助學生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類型 ,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選擇性。

“其實,每位老師的教學風格也不一樣。老師們也可以自主選擇擔任哪種類型的教學。”夏青峰說,不管採用哪種教學方式,老師的作用都應更多地體現在“信任、發現、支持、引導”上。每位學生都與老師簽訂“當月學習協議”,老師隻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提供幫助。

學校充分運用了信息媒體,突破了時空的界限,由老師或者學生發起,在微信群中討論感興趣的話題,學生自願選擇是否參加,課堂學習無處不在。

“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教中學、在做中學,達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夏青峰說,“做”不僅僅是動手,更多的是實踐、是研究、是創造。(郝孟佳 陳藝嫻)

(責編:劉婧婷、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