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出爐 在線作業、個性化教育受家長認可
12月2日,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聯合一起教育科技發布《2018年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以下稱《報告》)。該報告採樣涉及我國多個省市,對小學六個年級的學生以及家長展開了關於學生學業負擔的調查。
中、高考壓力過重已傳導到小學,超六成學生參加輔導班
《報告》指出,中小學生負擔過重問題由來已久,被稱作當代中國教育最大的“頑症”。調查發現,有近四成的家長認為孩子的學業負擔重。其中,隨著年級增長,反映負擔重的學生比例也持續增加,尤其是在升入二年級后,直線跳升至40%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各個年級普遍存在學業負擔問題,而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減負問題就已十分嚴峻。
同時,由於學習負擔過重,小學生睡眠情況也不容樂觀。《報告》顯示,僅有23.99%的學生可以睡到自然醒,而由鬧鐘或他人叫醒的學生比例高達76.01%,更嚴重的是,還有29.26%的學生睡眠不足8小時就被鬧鐘或他人叫醒。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一起教育科技《2018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
而隨著,中、高考競爭的不斷加劇,升學壓力已從中學傳導到了小學。《報告》顯示,僅有38%的學生沒有報輔導班,其余62%的學生都報了輔導班,可見報名輔導班是普遍現象。且相關數據顯示,輔導班年均費用12000多元,最高可達30萬,但參加輔導班對孩子成績提升卻並不顯著,甚至有參加輔導班學生的成績低於未參加輔導班學生成績的情況出現。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一起教育科技《2018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
減負時代,為何課業負擔如此沉重?55.34%的家長認為由於升學壓力過大而引起家長焦慮、23.21%的家長認為是學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還有佔比32.58%的家長認為“學校教學效率不高、作業偏多”課內損失課外補,從而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以及“學校課程設置不合理”也是家長們認為加重學生負擔的主要原因之一,學生家長更希望學校多增加實踐類課程、體育勞動藝術課時長,寓教於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線作業平台受家長認可,個性化教育或成“減負”新方向
《報告》顯示,對於“減負”政策,近七成的家長表示支持。並展示了家長對於減負的多條建議,以期為減負提供新思路和新啟發。
1、轉變教育質量評價理念,建立合理的評價制度。《報告》顯示,有49.52%的家長認為減負應該改革中考和高考制度,使用多元的綜合評價標准。甚至有32.1%的家長認為,需要嚴禁當地政府機構以升學率來評價學校質量。
2、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有38.19%的家長呼吁減負要提高教師素質,且高年級的訴求更加明顯,五六年級均有超過四成家長持此看法。
3、家長的期望合理化,正確對待子女的成才。《報告》指出,學生家長對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過高,也是學生負擔重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強對家長的宣傳與引導也至關重要。
4、配置多元課程,促進課程的有效實施。為減輕學生學業負擔,56.26%的家長建議以寓教於樂、提升孩子興趣的方式達到學習目的,且在高年級中這種需求比例呈正向增長。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一起教育科技《2018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
而由於在線作業平台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滿足了家長的訴求,因此家長對“減少作業,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作業率”的減負方式最認可,佔比達到34%。這說明在互聯網時代,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學習逐漸成為普通用戶的需求,包括在線作業平台在內的在線教育產品和服務中,落實個性化教育是減負不可忽視的方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