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中介“捉刀”或成中國學生留學的一大硬傷

2018年12月10日07:57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介“捉刀”或成中國學生留學的一大硬傷

  一次高校招生咨詢會上留學中介機構吸引了不少家長和高考考生。視覺中國供圖(資料圖片)

  如果你擁有1500分以上的SAT(由美國大學委員會主辦的一項考試)成績,想要申請一所美國的常春藤高校,那麼,請問你會找一個留學中介來為你“把把關”嗎?

  回答這個問題,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友羅易(化名)最有發言權。過去兩年來,經她手上進行“校友面試”的、在上海的中國學生中,有一半以上都能明顯看出中介操作的痕跡,“不是個別現象,這直接導致中國學生在校方那裡的口碑變差”。

  麻省理工學院有著一套嚴格的招生錄取政策。一名申請入讀該校的非美國學生,需要先提交一系列申請材料,再在網上與美國招生官進行“在線面試”,隨后要接受這所學校在申請對象所在地本地工作的“校友面試”。

  “校友面試”至關重要。如果校友通過面對面的談話,發現你足夠優秀,那麼你有90%以上的把握可以進入這所學校就讀﹔反之,你則很有可能不被錄取。每一名進入學校的“新生”,身上都帶有當年那個對你進行面試的校友的“標簽”,如果新生后續表現不佳,這名校友未來的“面試權”將被減少﹔如果他向學校輸送的學生質量越來越差,那麼他最終將被取消面試資格。

  羅易是這方面的專家,她在上海創辦了自己的企業,把“校友面試”看作一份至高的榮譽,同時也為更多中國孩子進入MIT殿堂做工作。但她發現,近兩年,MIT給中國學生的名額有些減少。

  “中國的中介太厲害了,太會包裝孩子了。很多孩子本身並不算太出挑,也未必適合讀MIT,但經中介一包裝,就像那麼回事兒了。”羅易說,中介對一個孩子的“包裝”遠遠不是SAT成績一項這麼簡單。中介早就摸准了那幾所最受中國人歡迎的常春藤高校的招生路子,學校喜歡什麼樣的學生、看重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他們全都知道。

  但經過包裝的學生,如果“火眼金睛”的校友面試不能發現其中夸大、作假的成分,那麼經他推薦進入名校后,會造成這所名校未來對他所在區域的“整個兒的判斷”。也就是說,如果有多名中國學生通過中介包裝進入MIT,並且他入校后表現不盡如人意的話,那麼MIT的招生部門就會對整個中國片區的學生形成“壞印象”。

  羅易總能有效“識別”出那些經過中介花式包裝的學生,“SAT成績恨不得都要1600分滿分了,方方面面都很強,自己還在某個領域有研究,體育、藝術、興趣愛好都很齊全。”這種時候,羅易會針對一個角度的話題,不斷深聊。

  你研究過上海的石庫門建筑,那麼你知道上海有多少這樣的石庫門?去過哪幾個建筑群訪問?重點訪問些什麼?是否採訪過居住在石庫門裡的人?石庫門裡住著哪些人?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上海還有哪些專家在研究石庫門?石庫門建筑與普通的上海平房有什麼區別?它的歷史是什麼樣的?它的構造有哪些特點?

  她用一連串的問題來考証,這名申請者到底對某一個問題研究到什麼程度,是不是他自己研究的。

  總會有學生在經過好幾輪刨根問底式的“轟炸”后最終承認,自己確實找中介做了一些准備。而中介介入,在羅易這裡已經成了“一票否決”的選項。因為有時,這種中介介入的“准備”甚至可以無中生有。

  在一家留學中介機構,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拋出了SAT成績1500分、其他什麼愛好都沒有的條件,要求包裝進入一家常春藤高校。對方並未立刻給出報價,而是拿出了一張各種“愛好”的詳單,上面備注了某個項目、由某協會蓋章的列表。

  在這名咨詢人的眼裡,所有的愛好、特長都有辦法“做出來”,唯一需要孩子准備的,就是“如何應對面試官的提問”,這一項,屬於面試培訓范疇,另行收費。加起來,一名SAT高分學生“包裝”一下、不保証錄取的費用接近10萬元。

  對那些正在爬藤的中國學生家長而言,10萬元的花費實際上並不算什麼。在上海,曾有一個小型作坊式中介甚至挂出“60萬元到美國走一圈”的天價,依舊應者眾多。這家中介承諾可以幫助中國學生到美國直接與某名校教授“對話”,上一周課,“基本全部搞定。”

  最關鍵的問題是,這種“包裝”最終將會導致整個中國學生,甚至華人群體在名校那裡“失信”。

  2014年,哈佛大學等美國名校直接提高了亞裔學生SAT分數要求的底線,提高后,亞裔學生需要比白人、西裔、非裔學生多考兩三百分。根據2009年的統計數據,被錄取藤校亞裔學生的SAT成績要比白人學生高140分,比西裔高270分,比非裔高達450分。

  今年8月,2014年就開始起訴哈佛大學的非營利組織“大學生公平錄取”(SFFA)在波士頓法院的動議中再一次指控哈佛大學的做法屬於歧視。對這一系列的指控哈佛大學則回應,他們的錄取政策是根據每個申請者的整體素質做出的決定,是公平的,而且在過去十年亞裔美籍學生的錄取率已經上升了29%。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籍教師肖恩(化名)告訴記者,實際上,哈佛等名校的做法代表了大多數美國藤校對中國學生、亞裔學生的看法,“多數留學生功課不錯,但一做起項目和演講來就不行了,團隊協作時的表現更差。”肖恩說,這個印象並不完全算冤枉了中國學生,“這些印象短時間內想改變很難。”

  留學市場中介盛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的確有很多“爬藤”學生(指想要進入常春藤高校學習的學生)可能真的“隻有”SAT成績。

  美國康奈爾大學招生辦主任Shawn Felton看不懂中國到處都有留學中介的現象,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面試的目的只是想盡可能多地了解一個人,“我們會將每個申請人作為獨立的人來看待,去了解他們的人格,以及他們在課堂之外的所作所為。這些都是讓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也決定了他們應該去哪裡讀書。”

  如今在上海,已經出現了一群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始勵志“爬藤”的媽媽。他們會讓孩子在全英文的環境中學習,會請一個大學生家教“根據孩子喜好,隨便教孩子些什麼”,會在孩子喜歡研究人體骨骼構造的情況下網購一個“骷髏模型”回家,會讓孩子嘗試針對某個問題不斷地深入研究下去。

  展現自己,其實並不需要太多中介的介入。“經過中介‘包裝’進入名校的孩子,也未必都能順利畢業,后面的事兒還多著呢。”羅易說。

  記者 王燁捷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