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十年磨一劍 首師大附中集團化辦學堅持六項“基本原則”

2018年12月01日09:5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 林露)歷經十年,跨越六區十校,傳承百年教育理念……11月30日,在“科學賦能 優質發展”北京市集團化辦學典型研究暨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教育集團十周年研討會上,首師大附中校長沈杰分享了集團十年間開辦九所分校,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范圍的精彩故事。

堅持六項“基本原則”

目前,集團基本形成了以總校首師大附中為核心,輻射門頭溝、海澱、大興、昌平、通州、房山的“六區十校”格局。在集團化辦學的道路上,首師大附中踐行傳承百年的“正志篤行、成德達才”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規范辦學,做精品教育,走內涵式發展之路,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首師大附中的集團化辦學之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起步階段:2008年承辦門頭溝區永定分校﹔二是探索階段:2010年承辦首師大附中第一分校,2012年承辦大興南校區,2013年開辦大興北校區,2014年承辦首師大二附中和昌平學校﹔三是深化階段:2015年開辦通州校區,2018年開辦北校區以及位於房山的實驗學校。

沈杰說,“優質資源均衡發展是教育集團發展最主要的動因,即依托首師大附中的優質教育資源,改善薄弱學校的質量,提升區域教育的整體競爭力。十年來,我們在教育資源相對薄弱區域陸續開辦分校,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范圍。”

資源共享、集中優勢、保留特色、科學整合、協同創新、優質發展,這是集團堅持的六項“基本原則”。為了集中優勢快速發展,首師大附中教育集團採取了六大舉措,即文化深度認同,構建教育發展共同體﹔制度創新驅動,凝聚人心激發內驅力﹔專業科學賦能,提升學校核心發展力﹔資源協同創生,挖掘集團學校生長點﹔學生統籌培養,助力成德達才結碩果﹔鼓勵特色發展,形成多元優質新格局。

“我們正在逐步實現各成員校在辦學理念、課程體系、教研培訓、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並著力實現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可持續和自主發展。”沈杰說。

成立“發展指導團”診斷問題

門頭溝區的永定分校從一所薄弱的農村校成為了北京市優質高中,成績位居門頭溝區前列﹔海澱區的首師大附中一分校從一所底子極其薄弱、打工子弟為主的學校成長為教師水平、科研實力均有大幅度提升的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首師大二附中的成績進入了海澱區公辦學校的前10名﹔大興南校區、昌平學校原本是底子薄弱的農村校,如今成績大幅提升,迅速發展成為當地百姓認可的好學校﹔大興北校區、通州校區兩所學校雖然開辦才幾年時間,各項成績在所在區已經名列前茅,成為群眾選擇學校時的熱點校。通過一系列的措施,首師大附中的集團化辦學切實提高了區域教育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

在人才隊伍一體化建設方面,學校將價值認同、隊伍共建作為重中之重。教育集團定期組織“校長論壇”,結合集團發展過程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交流碰撞,統一思想,達成共識,並通過全員培訓和重點培養等方式加強分校干部隊伍建設。通過教研培訓的深度融合,集團固本培元、幫助分校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教師隊伍。此外,教育集團還組織校領導和資深專家成立“學校發展指導團”和“學科發展指導團”,通過深入調研,制定符合分校特色的發展規劃,定期對集團成員學校進行綜合或專項診斷式評估指導,幫助其完善發展策略,培植發展特色。因為價值的深度認同,直指學校發展核心,聚焦質量提升,所以極大地激發了各成員校發展的內在活力,強化了各成員校自身的“造血”機能,實現了協同創新和優質發展。

在課程資源規模化輸出方面,集團堅持教學體系的開放與包容。在集團化辦學中,首師大附中的優質課程體系得到了有效的輸出與推廣,各分校和校區經過深入消化吸收,也進行了本土化改造,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發展。比如,大興北校區首次將博識課引入小學並結合地域特色量身定制課程方案,大興南校區形成了“原色+”課程體系,首師大二附中則將課程體系進行重組、推進博識課跨學科跨領域的“雙師授課”模式並構建了弘美課程體系。本部的高端實驗室、專業設備在合理安排的前提下,也為分校學子提供便利。

在學生培養的統籌安排方面,為了讓分校學生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名校教育理念,教育集團開通了本部初高中聯合培養“留學”直通車,讓分校學生有機會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強化特色培養。近年來,各分校數百名學生從本部學習、跨校選課中獲益,學業水平大幅提升,取得了優異成績﹔教育集團還統籌安排分校學有余力的學生與本部學生共同學習專業精修課程,共同接受本部學科競賽金牌教練的指導,幫助分校在競賽及自主招生指導方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在區域資源的統一規劃利用方面,附中本部指導各個學校制定清晰的總體規劃和明確的實施方向,並深度參與設計和規劃很多成員校的新建和改擴建。學校將有限的空間資源、教育經費,用科學、前瞻的眼光進行總體集約化投入,實現了高效發展。有了教育集團的支持,分校的硬件建設更加有序,專業教室和場館建成之后,給學生提供了更加專業化的服務,校園文化建設協調有序,學校的各項日常管理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起點。

在促進特色發展、激發學校內生動力方面,首師大附中多年來堅持推動各分校的特色發展。例如,永定分校充分利用區域優勢,分別成立“永定書畫院”,利用美術、書法、舞蹈等藝術形式,形成學校藝術特色被評選為北京市金帆書畫院﹔結合北京市“雙培計劃”,通州校區高中部與中央美院合作開發了藝術素養課程。

破解成功“密碼”

“十年間,從一所學校的成功到十所學校的繁榮,首師大附中集團化辦學走出了一條跨越式發展道路,不僅成為首都集團化辦學的典型,也為大學各項相關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實踐范本。”首都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鄭萼表示。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顧問談鬆華認為,首師大附中為集團化辦學積累了很多經驗,促進了教育資源的流動和共享,形成了一種更加緊密和更加高效的組織架構,關鍵是十個學校形成了共同認可的文化理念。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綜合研究室副主任張家勇認為,首師大附中集團化辦學是教育改革典型的成功案例,實現了跨城鄉跨區域的教育資源深度融合,並實現了制度創新,通過本校的引領示范,實現了教育的高質量與特色化發展。

首都師范大學副校長楊志成解讀首師大附中集團化辦學的成功“密碼”為:使命擔當的歷史責任感、文化認同的原力煥發、科學管理的組織力、尊重教育規律的生命發展力、資源統籌的共享力、尊重特色的探索。

“因為學校區域環境、歷史背景、組織架構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如何把學校差異性和建設的統一性結合起來?”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原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認為,首師大附中集團在表異性課程上提供了多樣化的制度空間,同時在工具性的課程建設上採取了統一性的做法,其辦學的經驗彌足珍貴。

北京市教委副巡視員馮洪榮認為,首師大附中集團“十年磨一劍”,用實踐回答了人們對集團化辦學存在的質疑,如集團化辦學會不會存在兌水,是否保持多樣性、會不會封閉化同質化等,該集團通過一個優質學校帶動十所學校共同繁榮,通過科學賦能讓龍頭學校保持活力,使各校的文化與集團的整體理念得到較好的統一,並在實施路徑上實現了多樣化。這為促進首都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發展,為基礎教育改革提供了鮮活經驗。

“不忘初心,守正創新,讓我們的教育集團不功利,不浮躁,關注學生的實際獲得,走出自身特色發展之路。”沈杰說。 

(責編:馬昌、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