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教材中的英雄人物之八——抗日戰爭英雄群像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入侵東北。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
1937年11月,上海失守。
1937年12月,南京淪陷。
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一步一步踐踏中國的大好河山,國土慘遭蹂躪,人民生靈涂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災難。面對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機,全體中華兒女匯聚成氣勢磅礡的力量,用愛國信念和民族氣節筑起抗戰的長城。為民族而戰,為祖國而戰,“戰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中華兒女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
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每個有血性的中國人都發出了“最后的吼聲”,中華大地上涌現出許多犧牲小我以完成大我的英雄事跡。其中,狼牙山五壯士與東北抗聯八名女戰士的事跡令人尤為動容。
統編歷史教材八年級下冊記述了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跡。1941年8月,晉察冀軍區戰士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和胡福才,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日軍引向狼牙山峰頂絕路,在子彈打光、石頭砸光的情形下,寧死不做日軍俘虜,縱身跳下萬丈懸崖,三人犧牲,兩人身負重傷。
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節選抗戰時期特派記者沈重的《狼牙山五壯士》一文,生動描繪了當時的場景:“班長馬寶玉激動地說:‘同志們,我們的任務勝利完成了!’說罷,他把那支從敵人手裡奪來的槍砸碎了,然后走到懸崖邊上,像每次發起沖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戰士們也昂首挺胸,相繼從懸崖往下跳。狼牙山上響起了他們壯烈豪邁的口號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
狼牙山五壯士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顯示了中華兒女寧死不屈的偉大精神。
這樣的壯舉並非偶現。在最先受到日軍侵略,苦難深重的東北大地上,不僅男兒們為保家衛國拋頭顱、洒熱血,女子們也紛紛穿上戎裝,英勇抗擊外來侵略。
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寫道,1938年10月上旬的一天夜裡,東北抗聯五軍婦女團指導員冷雲等8名女戰士為了掩護大部隊安全轉移,主動吸引敵軍火力,英勇抗擊,最后在彈盡被圍的情況下,寧死不屈,毅然集體投江,壯烈殉國,犧牲時年齡最大的23歲,最小的隻有13歲。
這八位女英雄分別是冷雲、胡秀芝、楊貴珍、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和安順福。她們的身份只是普通戰士,但是在國家危亡之前,面對窮凶極惡的侵略者,她們毫不退縮,寧死不屈,她們的壯舉表現了中國人民抗戰到底的決心。今天,牡丹江畔的“八女投江紀念碑”依舊歌頌著當年女戰士們的壯舉。
在這場救亡圖存的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如火山般爆發。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抗日的烽火。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每一位抗戰英雄的身上燃燒,每個中華兒女的體內都流動著同一股熱血。
統編教材講述這些普通戰士的故事,不僅僅為了緬懷他們的壯烈事跡,更是希望通過回溯國家生死存亡的時刻,體會愛國志士為國獻身的熱情,為今天的學生建立起國家認同感,讓學生們居安思危,認識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