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核物理學家王乃彥:學校教育千萬別把孩子培養成書呆子

記者林露
2018年11月22日08:28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科學是高大上的東西嗎?“絕不是這樣的,科學絕不是深奧的東西。科學家是聰明的人,但社會上各行各業都有聰明的人在做事。”王乃彥認為,不管學文、學理、學醫還是進演藝圈,首先都要愛國,也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打好人生底色。王乃彥是一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一位20年如一日熱心關切青少年科技人才培養的慈愛的耄耋老者。

“比我聰明的人有的是”

“比我聰明的人有的是,我能走到今天,要感謝老師對我的啟發、學校環境對我的熏陶。”王乃彥說,他的科學啟蒙與學校教育密不可分。他相信,農村也有很多聰明的孩子,但由於社會發展尚不平衡,一些孩子從小沒有得到啟發而被埋沒。因此,抓好學校教育對於科技人才的早期培養至關重要。

70年前的往事依然歷歷在目。上世紀四十年代,王乃彥還在福州第一中學讀書,當時的經濟條件不好,初中物理老師帶著學生用礦石做收音機。他和同學們在學校圍著老師邊學邊做,對小小的成果興奮不已。

“稍微攢下一點錢,我就迫不及待地去買材料自己做。有了興趣之后,不用父母逼,也不用老師催,我自己就鑽進去了,業務時間都在搗鼓這個。”王乃彥說,如果老師把科學說得枯燥無趣,硬逼著孩子做功課,這樣不可能培養出孩子的興趣,也不可能激發孩子主動探究的意願。

“老師的講課對我的啟發和影響很大,物理老師電學講得精彩,因此后來我報考了清華電機系和北大物理系並被北大錄取。”回憶起中學時代老師講課的情形,王乃彥的思緒回到了童年時代。“在學校裡,我的老師一邊拉動著用紙做的飛機模型,一邊興奮地講解著飛機如何起飛、怎麼下降、機翼有哪些作用……老師的講課內容我還清清楚楚地記得。”王乃彥說,回家后我一邊回憶講課要點,一邊做起自己的紙飛機,越做越起勁,根本停不下來。因此,他不建議家長強迫孩子做不感興趣的事情,家長要是讓孩子去做有興趣的事情,孩子就能自己鑽進去。

菩薩廟裡的“一流”小學

菩薩廟改造的校舍,木板涂上鍋底灰制成的黑板,敲下課鈴的是小學生……雖然小學時代學習生活的校舍寒酸教具粗糙,但是王乃彥與國外學者交流時卻常說自己的小學是“一流”的。在他的眼中,那裡有“一流”的老師。

“五年級的時候還是抗日戰爭時期,我們的校長愛人教我們音樂課,教我們唱《馬賽曲》﹔校長就是老師,什麼都教,他在教室中間放了一座鐘,並讓坐在最前排的我負責敲鐘。

有一段時間裡,班上調皮的同學教唆我把時間調快些早點下課,終有一天這事露出了破綻。校長叫我出去,摸著我的頭說,小孩子要誠實,以后要改。”追憶起70年前的小學生王乃彥,他的臉上露出孩童般天真無邪的笑容。“我的小學校長,說起這件事的時候甚至沒有提高聲調,但是從此我就記住了,也沒有再這樣干了,我認識到:誠信是做人很重要的品質。

王乃彥反復強調,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教育小孩子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他說,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學科教育、科技教育和音體美教育,讓孩子愛知識、愛勞動。如今,社會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學校教育就需要與時俱進,增加相關的教學內容。

“科學技術本來是活生生的”

20年前,王乃彥時任國家自然基金委副主任,他認為科技人才培養需要從娃娃抓起。為此,他和其他幾名科學家共同倡議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這件事一做就是20年。“現在的科研工作很忙,但是一想到我自己的成長也曾受到老一輩科學家大手拉小手傳統的影響,於是每年我都會抽出近一個月的時間,去科技競賽的現場觀摩。”從“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到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多年來,他擔任著國內各大重要青少年科技賽事的評審委員會主任和顧問。

“我的孫女上初中了,功課壓得太緊了,書包太重了。我們的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因為升學的壓力,更注重知識的傳遞,但不夠注重思維方法的傳遞。我是近視眼,小時候讀書做功課時用的是火苗跳動的油燈,但現在光線這麼好,活波可愛的孩子們卻和我一樣都戴著近視鏡。”對比今昔,王乃彥言語中透著無奈。

“孩子們本來應該是健康活潑的。我的小學到高中雖然物質條件不好,但是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學科教學和文體活動,安排恰當的話並不會產生矛盾,學校應該營造條件讓孩子們德智體全面發展,讓他們真的能夠在學校釋放天性,打打籃球,歌唱舞蹈,學校可不能把原本天真可愛的孩子培養成書呆子。”王乃彥說,小提琴伴隨愛因斯坦一生,錢學森愛好美術喜歡拉小提琴,科學家並不是書呆子。

王乃彥認為,做為老師,最關鍵的是要呵護好每個孩子的自尊心,不要隨便批評,要用心培養出既謙虛又自信的孩子。“我相信一個人越謙虛越自信。”目前,一些大學擁有先進的光學電學力學的設備,他建議中小學校長創造機會,讓大學教授到中小學走走看看加深了解,並通過建立合作機制送一些優秀的孩子去參觀實驗室甚至去做實驗。“我們不能在課堂上把科學講得枯燥又死板。其實,科學技術本來就是活生生的,有趣味的。”他建議在游戲、實驗中把科學的內容生動地展示給活潑好動的中小學生,激發他們探究科學的興趣。

(責編: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