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小留學生的酸甜苦辣

任博遠
2018年11月19日04: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圖片來源:百度

  父母認為讓孩子接受他們認為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對孩子的愛,所以他們竭盡全力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享受最好的學習環境。如今出國留學並不鮮見,甚至一些家庭條件比較富裕的小學生也選擇出國留學。確實,出國留學能開闊一個人的視野,幫助孩子了解異域文化。同時,對學習外語也有好處。但是這些父母卻忽視了獨自出國留學對於一個未成年孩子來說並不容易,一個人生活在國外,會面臨很多困難。

  我最近讀了《我是馬拉拉》這本書。它講的是當塔利班組織控制了馬拉拉的家鄉時,馬拉拉挺身而出的故事。馬拉拉勇敢且有夢想,但在現實生活中飽受苦痛,原本想當醫生的她,最后不得不改變夢想。她每天生活在膽戰心驚中,因為身為校長的父親和熱愛讀書的馬拉拉是塔利班組織的目標。雖然最后她沒有躲過槍擊,但萬幸的是她活了下來。隨后全家到英國生活,過上了和平的生活。書裡常提到她想念家鄉,但因安全問題,一直無法回到家鄉。

  書中所描寫的思鄉之情,讓我聯想到了自己。

  今年2月,我獨自一人到加拿大讀書生活。父母一直忙於工作,在我記憶中,很少有三口之家圍坐桌旁吃飯的場景。從小缺乏安全感的我,現在要到一個陌生且遙遠的國家,挑戰之大可想而知。在我9年級時,父母開始為我規劃留學事宜,當時在澳大利亞、美國、新西蘭和加拿大之間選擇,最終選定加拿大。我曾問父母為什麼要讓我出國讀書,他們說:“出國讀書會讓你比別人更有競爭力,會贏在起跑線上。”對於這種說辭我已經聽了不下百次,但也許這就是父母對我的愛吧,把他們覺得最好的給我。

  時間過得很快,一切准備就緒,我踏上了赴加拿大留學之路。然而,未知的困難卻接二連三。先是英文不太好的我在加拿大海關被工作人員問了一堆問題,看似冷靜的我已經成了熱鍋上的螞蟻,雖然覺得好險但還是順利通過了,這也讓我意識到一切不會如我想象中簡單。那時,我便開始想家了。

  聖誕節快到了,假期近3周,身邊朋友都開始訂機票准備回國。我打電話問媽媽:“聖誕節我們有半個多月的假,我可以回國嗎?”

  “暑假再回來吧,我們希望你在國外好好學習,不要總想著回來,不要辜負了我們對你的期望。”媽媽的聲音在我耳朵裡回蕩。

  我心裡卻在想:“為什麼不能回去,如果當初你們沒讓我到加拿大讀書,現在我也不會這麼難過。”

  慢慢地我接受了這個事實,擦了擦眼淚回到書桌旁繼續完成作業。寄宿家庭的阿姨發現我情緒有些低落,輕輕走進我的房間,手裡端著一盒水果問我:“你還好嗎?”

  “哦,阿姨我沒事。”我低下頭,不想讓阿姨看見我發紅的眼圈。

  “如果有任何事情想跟我傾訴或有什麼困難,告訴我,我會盡全力幫助你。”阿姨輕輕拍了拍我的背。

  我終於忍不住,哭著說:“我想回國,但是我媽媽希望我留在這裡。她希望我在這邊好好讀書和學會獨立,但是我很想他們,我隻想待在他們身邊。”

  阿姨抽了兩張紙巾遞給我后,便轉身離開。再回來時,她手上抱著一本厚厚的日記本。她告訴我她到加拿大的故事,我發現她遇到的困難比我多很多,甚至在剛來加拿大時,她連一句英文也不會說。但是她努力學習英文,每當想家的念頭浮現時,就在日記本上記錄下自己的心情。就這樣一邊記日記一邊堅持,3年過去了。阿姨告訴我,直到她學好語言、工作安頓好后才又回到家鄉。

  我很清楚地記得阿姨告訴我的那句話:“堅持就是勝利,未來你的父母一定會以你為傲。”

  這是多麼激勵人的一番話!我仿佛重新充滿了力量。馬拉拉堅強勇敢的故事重現我的腦海,阿姨堅持不懈努力前進的行動也影響著我,讓我明白哪怕前方的路再艱難,我也要成為勇敢的孩子。

  (寄自加拿大)

(責編:岳弘彬、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