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統編教材中的英雄人物之七——紅槍白馬女英雄趙一曼

2018年11月12日09:46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的“語文園地”中有一幅特別的書法作品:

“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這幅作品下方的“日積月累”欄目選入了曹植《白馬篇》的名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與書法作品中“為國而犧牲”等語遙相呼應,為這封英雄母親寫給兒子的家書平添一分慘痛而凝重的色彩。

1936年8月2日,在通往刑場的車中,趙一曼寫下了這封信。此時距離趙一曼被捕已有9個月,無數次慘無人道的酷刑,將她折磨得體無完膚,日軍卻始終未能從她身上榨取半點黨和抗日部隊的秘密。當生命即將走向終點——也是非人折磨的終點——趙一曼用傷痕累累的手指,顫抖著寫下對至親的無限眷戀與遺憾:“寧兒,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

信中的寧兒,是趙一曼唯一的兒子。因為孩子出生的那一天是列寧逝世五周年紀念日,趙一曼給他起名為“寧兒”,寄托著共產主義信仰,也希望兒子一生安寧。然而,趙一曼自己短暫而壯烈的一生,卻歷經坎坷和磨難,與安寧無緣。

1905年,趙一曼出生於四川宜賓。青年時接受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風暴中磨礪了不屈的斗爭意志,逐漸成長為一名堅定的共產黨人。她積極參加“五卅運動”等愛國主義運動,並作為第一批女學生考入黃埔軍校,積累了武裝斗爭的經驗。

“九一八”事變后,短短數月,東北上百萬平方千米的錦繡河山全部淪於敵手。日本侵略者在東北屠殺無辜人民,搶奪戰略資源,推行殘酷的殖民統治,無數東北婦孺學子背井離鄉,流離失所。

國難當頭,雖然孩子尚在襁褓之中,趙一曼仍毅然自請調赴抗日一線。臨行前她賦詩詠志,一首《濱江述懷》將愛國之情、革命之志慷慨述來:“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

1931年—1934年間,趙一曼在沈陽、哈爾濱多地發動抗日斗爭,后擔任東北抗日聯軍某軍政治委員,在珠河領導抗日游擊隊積極作戰。趙一曼身形瘦弱,被抗日群眾親切地稱為“瘦李”“李姐”,在敵人眼中,她卻是“紅槍白馬”、驍勇善戰的悍將。

1935年秋,為掩護部隊突圍,趙一曼身負重傷,昏迷被俘。日軍為逼她招供,老虎凳、辣椒水,用鋼針刺傷口,用燒紅的烙鐵烙皮肉,甚至將電刑器具和化學藥劑加於這個瘦弱的女性身上,無所不用其極。精密設計的酷刑挑戰的是人性,希圖使她精神屈從。然而,趙一曼以超人的意志和信仰,砸碎了敵人的幻想。在無數“活著不如死了”的痛苦時刻,她咬緊牙關,挺直脊梁,從至柔至真中淬煉出至剛至誠,將血肉之軀鍛煉成鋼鐵鎧甲,用生命踐行了她的誓言:“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連用刑的特務也對趙一曼的鋼強意志感到驚嘆,“她真像鐵塊一樣堅硬!”敵人毫無所得,決定把她處死示眾。這位“紅槍白馬”驚煞四方的抗日英雄,懷著對遠方孩子的牽挂,唱著《紅旗歌》,沉著走向刑場,英勇就義,年僅31歲。

一寸山河一寸血。每一聲泣血的歌唱都飽含著對家人與祖國的愛,每一次烈火的焚燒都映照出英雄的錚錚鐵骨,劍氣堂堂。

八十多年過去了,白山黑水間已是花紅似錦。趙一曼的遺言不僅紋刻在兒子的手臂上,還被編入義務教育統編教材中,教育著大江南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們。

(責編:李依環、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