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依托實踐教學資源,開設13個校級、22個院級創新實踐班——

西南科大:發現和放大學生的創新潛質

2018年11月02日09:59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教改風景線 關注本科教學改革

譚佳敏是西南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專業2014級學生,今年9月,她順利進入電子科技大學攻讀金融專業碩士研究生。開學已經一個多月,但回想起申請推免研究生的過程,她至今仍興奮不已。

“面試時,老師說我的簡歷讓他眼前一亮,結束時直接給了我肯定的答復。”譚佳敏說,大二下學期,她加入了學校的智能機器人創新實踐班,正是這兩年跨學科的學習和在實驗室的科研訓練,對申請推免研究生起了決定性作用。

譚佳敏所說的創新實踐班,是西南科技大學本科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依托校內實驗中心(室)、實踐基地等實踐教學資源,開設校級和院級創新實踐班,探索本科實踐教學改革。目前,西南科技大學共有校級創新實踐班13個,院級創新實踐班22個,在本科生實踐能力訓練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創新實踐班是學生的“第二班級”

作為一所多學科的省屬本科院校,如何在有限辦學條件做好普惠教育的同時,為學有余力和有拔尖創新潛力的學生提供更好平台?開設創新實踐班,提升大學生實踐及創新能力,是學校破題的思路。

智能機器人創新實踐班是西南科技大學於2007年組建的第一個校級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依托該校國家級工程訓練示范中心而建,班級實行“2+1”培養模式。前兩年,通過寒暑假集訓、兩期科研項目訓練,夯實基礎,提升專業能力,培養協同創新精神﹔大四,學生自選畢業設計題目,在導師指導下完成專業綜合學習,並與研究生培養銜接。

智能機器人創新實踐班成了學生的“第二班級”。在這個“第二班級”裡,譚佳敏和同學組隊完成了一個自行車防盜系統研究項目,她的管理學理論在團隊建設上起到了很大作用。更重要的是她學習了很多工科知識,讓她在申請推免研究生時底氣十足,“面試老師也正是看好我具有較好的實驗室經歷和對一些編程知識的掌握”。

西南科技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古鬆介紹,創新實踐班實行動態管理,學生入班后建立創新班學籍,但學生的主修專業、學制和總學分保持不變。在校優秀的大二、大三本科生通過考核后可入班,學生可自願申請退班,注銷創新班學籍。

創新實踐班教師不是“拉郎配”

復合實驗班、創新實踐班,這樣的實踐在高校有很多,但在師資配備過程中,往往出現“拉郎配”的現象。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學校對創新實踐班的開設首先提出了要求:在師資配備上,一個班級要求有5到7人規模的固定教師團隊。

工程訓練中心是西南科技大學最先開始嘗試開設創新實踐班的機構。該中心主任尹顯明介紹,中心為創新實踐班配備了輔導員、導師和實驗室管理員,並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科研項目管理辦法,從選題、文獻資料查閱、申報書撰寫、項目跟蹤、結題等全程對學生進行訓練,充分發揮學生個性,激發青年學生內在的創造潛能和進取精神。

同時,西南科技大學通過提高績效考核系數,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對創新班學生的指導和培養。尹顯明說,在工程訓練中心,教師參與專業教學的崗位基本職責定為4級,但指導創新實踐班學生則定為4—7級崗位職責,而職責對應的就是績效考核的參考系數。政策激勵下,教師參與創新班學生工作的積極性得到提高。

“學生創新的潛質需要教師去發現和放大。”西南科技大學校長董發勤說,創新實踐班首先是基於全校選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必然面臨不同的學科知識困惑,除了創新班教師指導他,學生還能帶著問題去請教他所屬專業學科教師。當多學科的參與成為可能時,全校性的學科網絡形成了,創新人才培養的師資體系也就建立起來了。

所有科研平台面向本科生開放

“這是物相及晶體結構分析室,這是電子顯微分析室……”日前在西南科技大學採訪時,該校分析測試中心主任霍冀川不斷給記者介紹中心的各種“高大上”實驗室。在他的帶領下,記者走進了一間分析實驗室,看到兩名學生正在做實驗,他們正研究石墨烯的表面結構。

據霍冀川介紹,分析測試中心目前擁有40余台(套)大型精密分析測試設備及配套運行設施,總價值超過了5000萬元。“實驗設備可以用壞,但不能放壞。”霍冀川指著兩名正在做實驗的學生介紹說,他們都是本科生,拿到了“上崗証”,都能來實驗室獨立操作設備做實驗。

原來,為了培養學生的科研動手能力,霍冀川所在的分析測試中心面向全校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培訓,一旦學生通過了設備操作考核,拿到合格証,就能使用中心的實驗設施。

西南科技大學有國家級、省級、校級實驗中心29個,內設500多個實驗室。基於這些科研平台,近年來學校開發了700多門實驗課程,運行了3000多個項目。同時,學校憑借“共建與區域產學研聯合辦學”體制優勢,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等大型科研單位作為校外實踐基地,為學生打造了一個又一個重量級科研實踐平台,而所有科研資源都面向全校所有學生免費開放。

“本科不牢,地動山搖。作為省屬本科院校,我們更是要堅持本科教育的基礎地位。”董發勤說,“創新”最終要從理論層面應用到實際科學創造和發明中,而學校要做的就是發現有潛質的學生,提供平台讓他們把因為感興趣而萌生的創新構想,轉化成可落地服務社會的財富。 (倪秀)

(責編:劉黎(實習生)、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