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入學准備不等於提前學小學內容

2018年10月23日09:23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入學准備不等於提前學小學內容

  目前,大家都已認識到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科學育人,都在反對“幼兒教育小學化”、提倡小學一年級“零起點教學”。但“零起點教學”並不意味著“零准備”,入學准備需重視。

  入學准備狀態是指學齡前兒童為了能夠從即將開始的正規學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備的各種關鍵特征或基礎條件,即兒童在進入學校時應當達到的發展水平,或能夠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任務要求的身心發展水平與狀態。大量研究表明,孩子入學准備水平對后期學業成就和學校適應具有預測作用,入學准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其后續水平。但入學准備不是提前學習小學的內容,入學准備不能錯誤地等同於識字、算數。

  兒童在幼兒期發展是否良好,將影響孩子在未來的學習、工作與生活發展的順利與幸福。那麼,從孩子一生發展的角度,這一階段孩子的教育與學習重點在哪裡呢?

  塑造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良好的習慣對幼兒身心的健康、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是至關重要的,將伴隨幼兒一生,使幼兒終身受益。家庭教育要有意識地促進孩子的生活、學習、思維、人際交往等行為習慣的養成。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提出明確合理的要求,注意做到內容具體明確、語言通俗簡練。根據幼兒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

  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想象力。好奇心是人們積極觀察世界、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內部動因,是兒童學習的重要動力來源,也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在兒童的日常生活學習中激發其好奇心是讓幼兒輕鬆接受新事物和學習新知識不可或缺的途徑。兒童的好奇心具有幼稚性、情境性、廣泛性和探索性等特點。好奇心強的幼兒接觸新事物時注意力集中、愛提問、愛探索。面對孩子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父母應合理對待,採用合適的方式實事求是地回答。父母要善待孩子的“破壞行為”,如把玩具拆開等,滿足孩子主動探索的心理,鼓勵孩子對新異事物和未知事物的好奇與關注。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幼兒期的兒童自主意識開始發展,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開始自主做一些決定與行動。3—4歲時兒童行為獨立性快速發展,為今后其情感獨立和認知獨立的發展奠定基礎。4—5歲的孩子隨著道德感和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逐漸明白了隨意發脾氣等行為是不正確的,學會對情緒的調節和自控,有了自己的同伴和感興趣的活動,在情感上逐漸消除對父母的依賴。3—5歲兒童的認知獨立水平一直在提高,開始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進行思考,有了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所以,家長可以依據孩子的獨立性發展特點,創立寬鬆的環境氛圍,讓其愉快地玩耍,自由地交流,自己做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培養孩子的多方面能力。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讓孩子認讀漢字和感受數學、使用數學解決問題,選擇圖文並茂、圖畫為主、文字為輔、內容豐富、貼近生活的圖書,通過講故事、親子共讀故事的方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與習慣。同時,可以在玩耍與游樂中培養孩子的繪畫、音樂與體育運動能力,並採用圖片、畫報等直觀形象的方式加強孩子對危險情境及事故原因以及后果的認識,提升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識,學會自我保護。另外,良好的同伴關系有助於兒童獲得成功的社交技巧,能使兒童具有安全感和歸屬感,有利於兒童社會價值的獲得以及認知和健康人格的發展。因此,父母在鼓勵孩子與同伴交往的同時要引導其學會合作與分享、處理同伴矛盾,學會社會交往技能以及發展友誼。

  (邊玉芳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責編:郝孟佳、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