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裡”
2018年10月25日,人民網2018大學校長論壇舉辦期間,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公開發布“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裡’”。
全文如下:
一、西南交通大學積極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裡”
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轉化難,一直是阻礙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老大難”問題,科研成果“躺在實驗室裡睡大覺”的情況屢見不鮮。如何破解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通暢的難題?近年來,西南交通大學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積極探索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致力於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裡”,由此帶來的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四川經驗”正在推向全國。
西南交大實施的“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變“先轉化,后確權”為“先確權、后轉化”﹔變“獎勵權”為“專利權”,使職務科技成果由純粹的國有變為國家、個人混合所有。2016年1月,學校通過了《西南交通大學專利管理規定》,明確了科技成果的產權所屬,即“個人或科研團隊、學校、學院三方按7:2:1分配”,使科研人員在我國首次擁有了職務科技成果的部分所有權。之后學校又陸續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搭建更多支撐平台,有效激發了科技人員創新創造積極性,徹底改變了過去“教授拿不走股權,學校干不成科技成果轉化,政府得不到科技型企業”的“三輸”局面。
兩年多來,學校職務科技成果評估作價總值達到1.3億元,是之前六年轉化收入的近百倍,吸引社會投資近8億元。相關改革經驗被中央電視台三次專題報道,《人民日報》等中央主流媒體也多次登載,被譽為科技領域的“小崗村試驗”。
二、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核心點 推動新時代教師專業發展
近年高校的轉型發展,對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也提出了挑戰。在新時代,如何建設一支高素質創新型的教師隊伍?我們認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包含教師的專業精神、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能力)方面的提升。
2017年2月,西南交大成立了黨委教師工作部,與教師發展中心合署辦公,主要負責學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師德師風建設、教師培訓和教師職業發展等4方面工作。我們把思政專題納入教師發展計劃,開通職稱“雙通道”,形成了思想政治與業務發展相互融合的雙螺旋DNA。
在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專業化發展上,西南交大最主要的抓手有兩個:一個是首開課教師培訓,強制性的,至今已延續17年﹔另一個是教學能力提升研修班,自願報名,至今已舉辦3屆。
我們制定了《首次開課教師培訓實施辦法》,為首開課教師提供系統、科學、完整的職業初階發展指導。開設菜單式培訓講座、教學工作坊、網絡課程學習、交通特色大型工程實踐活動等培訓項目,發揮校內教學名師“傳幫帶”作用,為首開課教師建立全面有效的評價激勵機制。研修班旨在激發教師對教學更深層次的熱愛,由副校長擔任班主任,黨委副書記任導師,教師工作部部長和教務處處長任助教。目前3屆學員們逐漸成為學校教學改革的新生力量,不少人承擔了校級本科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很多學生表示獲益匪淺,甚至稱贊為自己學習經歷中的一次革命。
在培訓、研修的基礎上,我們逐漸幫助老師們在教學理念、教學范式、教學設計、學生學習和工作導向等五個方面實現轉變,即:由教材、教師、課堂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由教的范式向以學的范式轉變﹔由學科導向向以學科產出導向轉變﹔由淺層學習向深層學習轉變﹔由關注學生“最高水平”向關注學生“整體提升”轉變。
三、西南交大研發“超級高鐵”
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鄧自剛團隊,搭建了全球第一個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懸浮列車環形實驗線平台,也是目前國際上同等載重能力,截面最小、永磁材料用量最少的超導懸浮系統。載重1噸時,列車能穩定地懸浮地面20毫米以上,以每小時50公裡的速度行駛。這項技術可將列車理論時速提高到1000公裡以上。
中國科學家推出的這項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一經公布,就引起了世界最大的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美國IEEE協會的關注,他們用兩個整版的文字報道了中國人的這項科研成果,英國BBC、美國CNN、歐洲公共電視台等媒體,紛紛趕赴西南交通大學展開實地調查報道。這一項科技技術的誕生,可能沒有引起民眾的過多關注,但在世界眾多科學家的眼裡,中國人這次干出了幾乎是一件革命性的技術創造。
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的磁懸浮技術起步晚了六十年。1986年,高溫超導材料被發現,西南交大第一代研究人員抓住了機會,驗証了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的可行性。幾十年來,西南交大、國內科研院所和眾多制造企業的專家,不斷地接力式研發實驗,才誕生出今天的成果。
四、西南交大中標世界最大跨度橋梁風洞試驗項目
2018年3月,接土耳其1915恰納卡萊大橋項目總承包商KGM通知,西南交通大學已成功中標世界最大跨度橋梁的風洞試驗項目,這是迄今為止學校通過國際競標獲得的最重要的橋梁科研項目。即將開工建設的土耳其1915恰納卡萊大橋跨越土耳其海峽南端的達達尼爾海峽,建成后將成為連接歐亞大陸的又一重要陸路通道。歷經4個多月時間的艱苦試驗,全橋氣彈模型風洞試驗終於圓滿完成。
1915恰納卡萊大橋全橋模型風洞試驗在我校XNJD-3大型邊界層風洞進行,該風洞建成於2008年,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邊界層風洞,能夠模擬地球表面最強自然風對工程結構的作用,其主要技術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我校的大型科研試驗平台中,XNJD-3風洞算得上是一艘“航空母艦”,曾經在舟山連島工程、港珠澳大橋、滬通公鐵兩用長江大橋、楊四港長江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等大國工程中屢立戰功,為西南交大贏得了聲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