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00后”舞台上演繹科學大師 科學精神在話劇中薪火相傳

2018年10月22日16:32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科學精神在話劇中薪火相傳

“在追尋科學真理的過程中,沒有老師,更沒有對與不對,隻有實事求是!人類就是不斷在推翻和創新中發展,科學更是愈辯愈明,愈辯離真理愈近!”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師生創作的話劇《大地之光》中的李四光說出這番話時,台下響起由衷的掌聲。

10月20日,2018年“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匯演在南京啟動。20日—30日,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9所高校排演的話劇將分赴江蘇各地演出,展現李四光、錢學森、鄧稼先、茅以升等9位科學大師的動人故事。

這已是這項工程全國匯演的第6個年頭。一次次排演的過程,也是年輕學子們走近科學大師,感受科學精神的過程。

一部話劇,一位大師

每年《大地之光》開演,導演李鐵都會給遠在新疆的趙新雅發消息直抒思念之情。“因為趙新雅身上有一道大師烙下的印兒。”趙新雅是話劇中李四光的首任扮演者,2015年他放棄保研,成為新疆地礦局地球物理化學探礦大隊的一名地質工作者。他曾說:“我不想隻扮演李四光,我想靠近他,做真正的‘李四光’。”

今年李四光的扮演者叫杜俊鴻,謝幕后劇組一起拍合影,大家喊他:“李四光快來!”杜俊鴻還是慢慢悠悠端著走。大伙兒哄笑:“你現在不是李四光老先生了,可以跑過來!”“以前覺得大師太遙遠,講愛國也很遙遠。現在會不自覺發朋友圈表達愛國之情,而且並不覺得尷尬。”杜俊鴻說。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很多學生表示對此記憶深刻。南京大學軟件學院軟件工程系大一新生彭伊言告訴記者,廬山第四紀冰川理論受到學生質疑時,李四光沒有生氣反而批評學生像老鼠一樣把自己的不同觀點藏著掖著,“科學有碰撞才有進步”。彭伊言說,李四光鼓勵質疑、重視實踐的精神讓她深受啟發。

21日,在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禮堂上演了北京交通大學排演的話劇《茅以升》。他揮淚炸橋的故事讓很多觀眾感觸很深。“辛辛苦苦建一座大橋,89天后就要親手炸掉。是因為愛國,他才這麼做。”南通大學附屬中學一名高一學生對記者說。

“鄧稼先、錢學森等老科學家身上的家國情懷讓我很感動,正是因為他們堅信祖國會強大起來並為之不懈奮斗,才會有我們國家的今天。科研工作者為探索而不畏犧牲,這種熱愛和奉獻深深打動了我。”大二學生苗朗寧原本對話劇沒興趣,看完后卻感慨萬千。

一種精神,一次傳承

“他們的成長你想象不到。排演之前,這些00后身上有各種毛病,懶散、逃避、怕吃苦、缺志氣……但這部戲讓他們發生了蛻變。”李鐵感慨道,話劇的排演對學生們來說,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郄澤鋒在生活中是個機靈鬼,他在《大地之光》中扮演李四光的學生田雅坤。有一個鏡頭是田雅坤要抽自己一巴掌,郄澤鋒在舞台上“啪”一下把眼鏡打飛十幾米遠。謝幕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團委副書記朱荊薩向郄澤鋒伸出大拇指:“你真敢打啊,我生怕你轉台時找不回來。”郄澤鋒有點不好意思,笑笑說:“臉打麻了。”

“我們在學校對老師很崇拜,李四光的質疑精神啟發我要獨立思考,與老師平等討論,不能人雲亦雲。”郄澤鋒告訴記者。“無論大環境怎麼變,你自己不要變。”這句話讓他銘記,“我以前也不了解,現在才知道國家發展到現在多麼不容易。所以我很珍惜。參演這部話劇讓我更熱愛國家、更熱愛所學。”

梁景博,北京交通大學2018級本科生,茅以升的扮演者。“他真的很像茅以升,特別勤奮。吃飯、坐火車的時候都在背台詞,我們提的意見他都會認真聽並不斷學習。他年紀雖小,卻是劇組的靈魂。”北京交通大學學生黃溥瑞和王子芃告訴記者。梁景博經常背台詞到半夜,記者見到他時,他的眼裡布滿血絲。

21日,茅以升的學生、92歲的中科院院士孫鈞來到《茅以升》演出現場。孫鈞指著宣傳畫冊上手繪的茅以升頭像,對大家說:“在我的記憶中老師就是這個樣子。他的教誨讓我受益終生,希望你們也能從中有所受益。”他寄語在座的年輕人:“我們老一代人指望各位少年能盡快成長、接班,挑起一份沉甸甸的擔子、實現振興中華的夢想。”(科技日報南通10月21日電)

專家 點評

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以校友演校友、學弟演學長的方式,致敬那些科技界的英雄,致敬那些托起共和國無數星辰的民族脊梁。

關於愛國奉獻,鄧稼先先生曾說:“我不愛武器,我愛和平,但為了和平,我們需要武器。如果要我再來一次的話,那麼,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關於創新求實,竺可楨先生談道:“科學精神就是隻問是非,不計利害,排萬難,冒百死,以求真知。”關於拼搏奮斗,茅以升先生笑曰:“人生一征途耳,其長百年,崎嶇多於平坦,忽深谷,忽洪濤,幸賴橋梁以渡,橋何名歟,曰奮斗。”我想,這就是大師們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和偉大夢想精神的具象體現和時代觀照,是中國科學家身上所獨有的寶貴品質,感召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接力精神火炬,奮進新的長征。

(點評人:中國科協黨組書記、中科院院士 懷進鵬)

實習記者 代小佩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