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近九成大一新生有考研念頭 大三准備就是輸在起跑線?

2018年10月22日08:31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近九成大一新生有考研念頭 大三准備就是輸在起跑線?

  大三准備考研就是輸在起跑線上?

  今年暑假,收到湖南大學本科錄取通知書后,尹妮琦就決定:爭取能夠保研到南京大學深造,去那座自己最喜歡的城市追求夢想。一直懷揣當大學老師的夢想,她十分明確自己的終極目標是讀研,甚至直博,最終成為一名擁有穩定生活的大學老師,在校園裡教書育人、埋頭科研。

  與尹妮琦一樣,剛上大學就有讀研想法的新生不在少數。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面向全國100余所高校的2000名大一學生發起讀研意願相關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6.05%的受訪大一學生已有讀研的想法,其中50.9%想努力學習4年爭取保研,38.52%准備到大三開始准備考研。

  “大一准備考研一點兒也不早”

  呂奇還在上高中的時候,他就想“我要考研”。在他心裡,始終忘不掉高中老師曾在課堂上說過的那句話:“大學本科完結並不是一個人最高的限度。”從那時起,他就萌生了要讀研的想法。

  沈陽農業大學大一學生李宇寧也是高考完就有了讀研的想法。因為高考分數不夠,她一直以來的“留學夢”沒能實現,落選中外合作辦學的項目,但她從沒放下過想要出國讀研的決心。在她看來,“大一准備考研一點兒也不早”。同樣有出國讀研想法的劉心睿也不例外,她的室友也已經開始為考研做准備,據她所知,全班大部分同學都有考研的打算。

  “現在看考研秘籍、教程的人,都是高考完剛上大學的。大三才開始看,那就輸在起跑線上了。”大一學生王苑茵在剛高考完的暑假,就報名了“考研零突破”的網絡課程。偶然和一位網課同學聊天時,她發現對方也是准大一的“同道中人”。

  李宇寧坦言自己“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與此同時,父母也想讓她“往上走、走出去”。她了解到當下碩士研究生學歷的人越來越多,一些工作崗位招聘的條件也是“碩士及以上學歷”。因此,她很堅定自己要讀研的目標。她認為,出去讀研可以接觸到更多人,同時也能充實自己。

  呂奇也早在上大學之前就主動跟父母溝通過考研的想法。在他的爸爸看來,研究生一定要考﹔他的媽媽則認為,畢業后如果能找到好的工作,就沒必要考研了。權衡之間,呂奇還是覺得要考研。“現在很多大學生都考研,如果我不考,競爭力就弱了。”他說。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調查結果顯示,70.75%的受訪大一學生認為讀研是為了深造,提高自身能力﹔68.78%則認為,社會上一些工作崗位要求碩士研究生學歷,因此讀研后的就業競爭力更大。

  在剛上大學就有讀研想法的學生中,不乏部分因為對目前的學校和專業感到不滿而選擇考研。調查結果顯示,這是26.23%的受訪學生考研的原因。傅佳禮是鄭州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的大一學生,其實她壓根還不懂這個專業到底學什麼,就陰錯陽差地來了。因此,她已經開始考慮將來要跨專業考研。

  作為“過來人”,目前已經是在讀碩士研究生的江燦也感同身受。要不是因為高考失利,這個江蘇女孩原本可以沖擊“清北復交”。帶著不甘心和想要改變現狀的決心,她從大學入學起就做好了將來讀研的准備,隻想著進入大學也要好好學習,把大學四年過成了高三。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考研低齡化”的現象並非近幾年才出現,早在十幾年前就已呈現這樣的趨勢。受到來自學校、老師、家長,以及外界的教育機構的影響,考研低齡化的現象背后,是教育環境使然。

  盡早打破自己的“舒適圈”

  談及自己對考研的規劃和准備,呂奇說不上來太多,還有點困惑。他坦言,自己其實還沒想過要考哪所學校,也沒考慮過考研到底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只是知道讀完大學還可以繼續讀研究生。但他清楚,這將是一場“持久戰”。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調查結果顯示,有10.58%的受訪大一學生像呂奇一樣僅有一個簡單的想法,但尚未將考研提上日程。有人認為,考研的政策每年都有變化,現在就開始准備為之過早。而事實上,過半的受訪大一學生已經為自己定下了從現在起就努力學習、爭取保研的規劃。

  為了這一目標,中央財經大學書法專業的董欣桐特地咨詢了自己崇拜的老師,在“偶像”的指點下,她明確了自己保研的目標,還“拉”來自己的直系學姐,求到了不少“獨家”經驗。她認為自己當下能做的就是抓緊讀書。“我想考我‘偶像’的導師的研究生,特別怕到時候他覺得我什麼都不會。”她說。

  劉心睿已經開始每天堅持閱讀和學英語,她希望在大一就把四六級都考過,大二開始學雅思。她絲毫不顧慮專注於學習會讓她享受不到輕鬆的大學生活,對於對自己的未來已經很有想法的她而言,“學習就是生活,我很享受這種狀態”。

  江燦曾為了“保研之戰”,從大一就開始有所行動。為此,她似乎一直與其他同學“格格不入”。當其他同學追劇、看綜藝、打游戲時,她幾乎把所有課余時間都用在學習上,每次上課都雷打不動地一個人穩坐前排。每到期末前兩個月,她就已經開始復習,並且採取高三階段的“滾動復習法”。一般到考試前,她的復習會滾動4輪左右,知識點早已經被她“吃”透了。

  理性選擇后還需漫長堅持

  隨著越來越深入的學習,以保研為目標的江燦,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對讀研的認知發生了變化:“最初只是一心奔著結果去,讀研了以后才發現以前太急於求成了,其實過程很重要,還是應該沉下心來,多接受新的知識,不局限於課堂所學,也不能讓應試技巧限制了自己的想法。”

  尹妮琦的輔導員也持有同樣想法,她告訴學生們:“到什麼階段,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了。”她還建議學生們不要為了加分這樣功利性的目的,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調查結果顯示,出於對學術或科研熱愛而有意讀研的大一學生佔16.02%。劉心睿是其中的一員,她甚至憧憬未來能夠讀到博士。“學術是一件值得用很長時間認真對待的事,雖然人都有惰性,但喜歡的話就會一直想著,精力也會集中在上面,並不會因為外界因素而放棄。”

  江燦是一些大一新生眼中的“偶像”。當年,她的專業課筆記成為了其他同學參考的范本,她經常自己整理考試重點內容。在全學院,“江燦”這個名字都響當當,無論是老師們還是其他專業的同學,都知道有這樣一位學霸的存在。江燦建議大一的學弟學妹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讀研。“讀研是一筆投資,存在風險,意味你在一段時間內放棄了一些其他的可能性。優勢可能是自我的提升和未來就業的便利等。當做出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問自己的期望是什麼,權衡利弊,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她說。

  肩負讀研夢想的尹妮琦,無數次想過自己未來准備考研的樣子。每當她去圖書館,看到學長學姐埋頭備考,她會被這樣的場景所感動﹔當她想到自己坐在那裡復習的樣子,也會有一絲焦慮涌上心來。

  (應受訪者要求,呂奇、江燦為化名 實習生 劉俞希 見習記者 畢若旭)

(責編:郝孟佳、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